第152章 每行价值十个法郎(1 / 2)
第152章 每行价值十个法郎
一般来说,当一位从未出过国的人来到了异国他乡,本应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才是,而别林斯基在这一阶段的病情倒是也不算太重,这种情况下更应当好好感受才对,但大概是天性使然,别林斯基的灵魂和全部心思都还没有离开俄国,更没有离开《现代人》以及他小圈子里的朋友,念叨米哈伊尔也是常有的事。
只不过随着离巴黎越来越近,别林斯基自然也是越来越多的跟屠格涅夫谈起了关于法国的事情,作为一只老海龟,屠格涅夫对于巴黎的了解要比很多俄国人都要深,他当然能够跟别林斯基讲述很多关于巴黎的趣闻逸事。
但别林斯基对于巴黎的那些八卦和桃色新闻很明显并不怎麽感兴趣,更多的还是询问屠格涅夫有关法国革命的历史丶文学方面的动向以及社会状况和时局动向。
由于是在国外,谈论政治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在路途中,别林斯基他们还在一家小书店里发现了讽刺尼古拉一世的漫画,尼古拉一世因为出了名的专制和对欧洲事务的粗暴干预,在欧洲这边的名声可谓是一直都不怎麽样。
别林斯基在看到这样的东西时,先是略带讽刺的一笑,接着便同一旁的屠格涅夫感慨道:「应该让米哈伊尔看看这些东西的,我相信他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唉,如果米哈伊尔也跟我们同行就好了,那他往日里那些不太好明说的话,就能酣畅淋漓地讲出来了,我简直不敢想他会讲得有多精彩!
而且不光是关于俄国的东西,就算是其它国家的问题他也有着独特的看法,就像他那段对于法国大革命的评价,若不是偶然听陀思妥耶夫斯基提了一句,我又直接找到了米哈伊尔询问这件事,我可能就真的要错过那段话了。
过了十五个世纪之后,乌云散了,而有人却要加罪于雷霆如此简洁的表达却又如此的有力,照我说米哈伊尔的很多话其实透露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革命有理!」
「是米哈伊尔的话,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倒是并不觉得奇怪。」
即便是一位温和的自由主义者,但在听到这样一段评价时,屠格涅夫的心还是震颤了好几下,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终于从这种震颤中回过神来。
对于这段评价,法国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其中一定有一部分比较激进的人会非常喜欢这段话,甚至说被这样的一段话激励。
这就是米哈伊尔吗?他的文字写到哪里,哪里的激进分子就开始泛滥成灾.
而就在这样的谈话发生后不久,一路上换了好几次交通工具的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总算是来到了巴黎,虽然两人的目的不同,但屠格涅夫还是先安置好了别林斯基,接着才摩拳擦掌地冲进了巴黎的沙龙聚会,准备先吹上一通牛逼之后再去完成关于米哈伊尔那部连载小说的事情。
上次的经历虽然总得来说比较顺利,但在那个过程中屠格涅夫肯定还是受到了不少质疑乃至冷嘲热讽,当时的屠格涅夫心里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因此听到这些声音后只能当做没听见。
再后面因为不得不回国的缘故,屠格涅夫并未来得及打脸那些先生,如今卷土归来,自然是要开始狠狠的清算!
而或许真的是因为上次的事情给巴黎的先生们留下了还算深刻的印象,总之这一次来,屠格涅夫可谓是相当轻松的就融入了这些沙龙,并且这次也绝非像上次那样纯粹就是小透明,反倒是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嘿,那位前些日子出了不少风头的俄国人竟然又来了,莫非这一次又带来了新的作品?」
「不得不承认,之前带来的作品确实不错,就是不知道这次能否跟上次一样。」
「上帝啊,我之前还当着他的面嘲讽过他痴心妄想,希望他已经把这件事忘掉了。」
「我倒是更想亲眼见见那位至今还没露过面的俄国作家,以他的水平,我估计就算是来巴黎的文坛闯荡说不定也能有所成就。」
「得了吧!前阵子引起那麽多的讨论就足够让我感到诧异了,现在竟然还能听到这种话。要我说他就是沾了自己身份的光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噱头,他又怎麽可能引起那麽多的讨论和关注呢?真的来巴黎文坛闯荡的话,我敢说他连面包都吃不上。」
而既然屠格涅夫已经重新在巴黎的文化界圈子里露面,那麽此前尝到了米哈伊尔那几篇文章的巴黎出版商们也是闻风而动,纷纷找上了屠格涅夫想看看他这次是否又带来了那位作家的新作品。
如果有的话,那麽稿费什麽的确实好商量,相较第一次的话几乎是能给出快翻倍的价格,毕竟那些文章在市场上的火爆已经完全证明了它们的商业价值。
只是让这些出版商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这位俄国人是又带了新的作品过来,但他带来的作品,竟然是想在报纸上连载的长篇小说?
嗯?用法语写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这两者的难度难道不是天差地别吗?
更别说还想让这样的连载小说受到巴黎人的欢迎了!
要知道就算是很多已经小有名气的巴黎作家都完全做不到这一点,更何况还是一个外国人?
看来是之前的那点成功已经蒙蔽住那位远在俄国的年轻人了,要麽他乾脆就是已经疯了,否则怎麽敢做出如此大胆且几乎没有可能的事情?
总之屠格涅夫前脚才刚把想在报纸上连载长篇小说的消息放出去,后脚那些闻讯而来的出版商们就已经散了个七七八八,甚至说连看一眼对方带过来的稿子的兴趣都没有。
如此荒唐的事情,根本不值得让人浪费多馀的精力,更何况对于巴黎的报纸来说,一部好的连载小说,几乎是能够决定报纸的存亡的!
如此重要的位置,指望那些大作家们都未必靠谱,更何况还是一个外国人。
简直就是疯了!
这样一来,巴黎的出版商们别说是争抢这部长篇小说了,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嘲笑起那位外国作家的不自量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