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他不一样与并不美妙的夜晚(1 / 2)
第235章 他不一样与并不美妙的夜晚
世上唯独我……
世上唯独我,活着命运
无人过问,死后也无人哀悼;
自从出世,没人为我生
一缕忧愁,露一丝微笑。
在私密的愉悦和苦累里,
多变的人生悄悄逝去,
十八岁竟如出生之时,
无一挚友而孤独忧郁。
……
曾有过难以隐瞒的时辰,
曾有过消沉阴郁的一刻,
悲哀的灵魂忘却了自尊,
渴望着有人能来爱我。
但那仅是一时冲动
早为忧虑压抑取代;
它们很久前便消失无踪,
我都怀疑它们曾存在。
……
青春的梦想首先幻灭,
想像的彩虹随之消亡;
经验也向我谆谆告诫
「真」在人们心里从未生长。
多麽沉痛啊,想到世人
尽皆虚假伪善而奴态;
更痛惜只信任自己的心,
却发现那儿同样腐败。
——艾米莉·勃朗特
在英国约克郡霍沃斯镇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象无疑是那一望无际丶一直伸向地平线的大荒原,高高的山峦重重迭迭,一座紧接着一座,一直通向了天边。
这片荒原格外的荒凉,几乎没有可以耕种的地方,山脉颇为陡峭,随着四季的变化永无休止地变换着颜色,这样的荒原对于一般人来说既凄凉又可怕,但对于那些喜爱孤寂丶喜欢萧瑟无垠的景致的人来说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正是在这片巨大的荒原旁边的一所住宅中,勃朗特牧师和他的孩子们在这里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勃朗特牧师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神职人员,但上帝并未保佑他的家人,他的妻子早逝,他的两个大女儿早逝,如今他只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其中长女夏洛蒂·勃朗特是这个家里最成熟的那个孩子,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许让她不得不成熟起来,而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和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如今她正在想各种办法来试图让这个家更宽裕一些。
次女艾米莉·勃朗特外表看上内向又怕羞,但在内心深处是一个倔强且好斗的人,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坚持,由于她一离开家便感到浑身不自在甚至开始生病,所以她就只能当个家里蹲,然后平日里处理家庭生活当中的各种琐事。
小女儿安妮·勃朗特则是一个文静内向丶性格温和的人,但这样的性格中又有坚韧的地方,她曾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帮助自己的兄弟布兰威尔,她不顾身体的孱弱,独自外出做家庭教师,备尝了家庭教师的辛酸凄凉。
至于布兰维尔,他曾一度被视为整个家庭的希望,认为他能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但当他雄心勃勃地去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美术的时候,学校其他学生的作品顿时就让他心灰意冷。
即便他是一块金子,但整个伦敦金碧辉煌,而更遗憾的是他连金子都不是,于是在这种打击之下开始了酗酒,前些日子更是因为感情问题抽起了鸦片。
而他们无疑有着一个共同点,那便是热爱文学和创作,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他们便已经写起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甚至说还虚构出了两个并不存在的王国,夏洛蒂和布兰威尔虚构出了安格利亚王国,艾米莉和安妮则是虚构出了安格利亚的邻国冈达尔王国。
他们为这个王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恩怨情仇,创造出战争丶结盟丶借贷等事件,还将自己假想为其中的人物,书写了很多诗歌和叙事片段。
这无疑正是她们得以走进英国文学史的开端。
而在最近,这个家庭无疑也发生一件跟文学有关的大事件,那便是她们三人的诗集有机会能够出版,至于具体的待遇以及其它后续她们也正在和出版商沟通。
这一环节的话也并不像她们预想中的那麽顺利,毕竟诗歌的销路在如今的英国确实不怎麽样,就算是那些大诗人也未必能有多少人记住他们的诗歌,就更不用说她们这种无名之辈了。
而就在夏洛蒂多多少少有点焦灼的时候,先后而来的两封信却是一下子就让她有些晕头转向。
首先第一封信来自一位陌生的先生,他自称为一个不入流的评论家,因为一些巧合读到了她们的作品,深受触动之下,便想为她们的诗集写上一些评论,到时候在她们的诗集出版后便刊登在报纸上。并且还将他的部分评论一起寄了过来。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她们最好将精力投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去,因为在如今的文学市场,小说要比诗歌好卖的多。
虽然一个不入流的评论家对她们的诗集的售卖可能并没有什麽帮助,但夏洛蒂依旧为这样的来信感到惊喜,毕竟这确实说明了她们的诗歌能够打动到读者。
而对于这位先生所说的多创作小说的建议,夏洛蒂在思考过后无疑也是相当认同的,在这部诗集过后,她也真的要和自己的姐妹们投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去。
除了这些以外,由于这位先生的评论较多集中在她的妹妹艾米莉的诗歌上,夏洛蒂便主动将寄过来的这些评论先给了她的妹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