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章 闯入上帝的禁区的米哈伊尔与达尔文(2 / 2)

加入书签

贾斯帕的合伙人:「.」

正当贾斯帕这边开始微操的时候,在公众领域,报纸上的这篇报导也在引起更大的反响。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报导有炒冷饭的嫌疑,因为小说里的这部分内容早在上个月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小说当中,由于它跟剧情结合的是如此紧密,读者们几乎是毫无阻碍的就在小说里接受了这种观点。

结合剧情看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还会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现在重新单独把这段拎出来,并且还断章取义了一下,那就说明有些人是真的不安好心。

但偏偏,在这个教会势力和各种思想观念依旧非常牢固的年代,像有些东西单拎出来就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反响,毕竟众所周知,在《圣经》的创世纪当中,上帝在六天内分别创造了各种「各从其类」的生物,那么小说里的这部分情节又是什麽意思?

这是上帝的领域!

一个写小说的作家怎敢轻易闯入这片禁区?!

因此,当这篇有断章取义嫌疑的报导被越来越多的伦敦人看到后,很多虔诚的基督徒顿时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们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一下子就变得激动了起来,有些人在忍不住破口大骂的同时,也是纷纷写信向负责这本小说出版的出版商进行抗议。

而就在这件事继续发酵的时候,在伦敦郊外的达温宅中,一位头发已经非常稀少的中年男人正看着报纸上的某篇报导愣愣出神。

关于《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他自然是听说过的,或者说不知为何,像这种充满了想像的作品竟然在英国科学界迅速流行了起来,就像之前的那部《八十天环游世界》一样。

正常来说,对于他们这些科学家而言,像这种涉及到科学知识的小说往往是充满漏洞,很难真正的投入进去,可偏偏一位俄国作家的作品就是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连带着这位中年男人也听到自己的一些朋友提起过。

而尽管他曾一度非常的热爱文学作品,尤其锺爱诗歌,但随着长达数十年的科学训练,他的思维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些过去令他非常着迷的作品正变得愈发乏味,再加上健康问题,他不得不逐渐放弃这类阅读。

因此即便从自己的朋友那里听说过,并且他的朋友对这部小说的评价相当高,但他依旧没有选择买上一本看一看。

但是现在,当他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他改主意了,在某种复杂的心理的驱动下,他匆匆忙忙地起身朝伦敦的书店走去,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似乎暂时重新燃起了阅读小说的兴趣。

就在外界发生着各种事情的时候,伦敦的出版商也已经心急如焚地找上了米哈伊尔说道:「米哈伊尔先生,不用说我们就知道您一定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报纸上的那些报导绝对是对您的信仰的污蔑!

我们已经在找人写相关的文章进行反驳了,报纸上的那些报导完全是错误的!不过最好还是由您本人亲自发表一份.」

米哈伊尔:「?」

我怎麽不知道我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当然,我也可以是

至于说报纸上的那些报导,说实话米哈伊尔并未惊慌,反倒是有种小巧思终于被人发现的惊喜感.

算算时间的话,所谓的「演化」在如今的科学界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土壤,甚至说,达尔文已经在1844年的时候已经写好了一份二百三十页的论文,这便是《物种起源》的雏形。

达尔文已经意识到这份手稿的重要性,甚至还给他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嘱咐如果他意外去世,要出资将这份论文出版。

但是现在的话,出于种种顾虑以及想要拿出更多丶更坚实的证据,达尔文依旧在继续自己的研究。

等到十几年后,一场几乎颠覆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思想革命便正式开启.

正当米哈伊尔因为有些事情而感到心潮澎湃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米哈伊尔似乎有点兴奋的出版商:「???」

他为什麽不仅不害怕,甚至还有点小兴奋

亵渎宗教可是非常严重的指控!

这个俄国人的胆子到底是有多大?!

而当米哈伊尔注意到目瞪口呆的出版商后,为了一些现实上的考量,米哈伊尔还是稍微收敛了一些,轻咳了一声后便说道:「小说而已,报纸上的那些报导根本就没有结合小说内容来看,我会发表一个声明的,抗议报纸上的抹黑与污蔑」

出版商:「?」

为什麽不直接维护自己的信仰呢?

由于感觉过于深究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位出版商最终选择了无视这点小细节。

毕竟其它东西固然重要,但英镑这种东西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在确定了这件事的解决方案之后,另一个问题也就摆在了米哈伊尔的面前,新小说的价格和待遇问题应该怎麽解决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