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隆中对,吴王高超了(2 / 2)

加入书签

吴王压手,接着也站起身,对着宋时安行了一礼,郑重其事的问道:「时安,请你告诉我,我的志向应当是什麽?」

「殿下,您正处在最好的时候。」宋时安说道。

「可天下人普遍认为,大虞处在最差的时刻?」吴王请问道。

「差的,并不是大虞。而是全天下,现在都很差。」宋时安告知道,「在天下分裂之初,各割据王朝的创业皇帝,那都是英明神武的。但传了几代,或者说好几代,近百年之后,个人的英明神武,已经用处不大了。」

「可是姬渊,不是雄主吗?」

魏性生好奇的问道。

「他是雄主,但雄伟的,只有他一个人。」宋时安说道,「而且他的野心和功绩,并非全都归功于他的能力。」

这话说完后,魏生也起身了,看着地图,点了点头:「因为,他所处在的地利。」

「没错。」宋时安说道,「我们,南有百越,不断袭扰。辽东北燕,三心两意。而北面的齐,

更是狼子野心。倘若我们主动出兵,后顾之忧比姬渊,多得多。」

「是啊,北燕的襄城离姬渊更近,离我们更远,康逊担心亡国,绝不会轻易对齐出兵。而至于再往北的匈奴,给予的压力也没多大。」魏生道。

两个人的话,让吴王也正视起来:「那意思是,现在诸国的制度都是烂的,齐国能打我们,只是他有馀力。」

「对,都很烂。」

宋时安确定道。

「那该如何,才能让我们强于诸国呢?」吴王问道。

「做好三件事情。」

宋时安抬起手指,认真道:「其一,彻底成功的屯田,让我们能够能够养出一支,南征北战的强军。」

「其二,军功改革和扩大科考。当今天下,世家当道。军与政,皆被大家所垄断。于士兵而言,没有上升空间,便没有作战的斗志。对于清流贤臣而言,倘若身处于浑浊的官场,若无力改变,宁可隐居。」

「其三,外交斡旋,毁灭诸国内政。」

「第三点怎麽说?」魏生感觉有些不太能理解。

吴王也想知道,到底如何能够去毁灭别国家内政。

现在,连自保都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想也不想,宋时安道:「北燕国,乃军阀联盟,康逊为首,彼此抱团,并无进取之心,唯一所担心的便是灭亡,会失去富贵。对他们,我们可以贿赂权臣。」

「妙。」魏生十分赞成,「一个国家,若只有割据之心,那麽内部分化,破坏大政方针便可养郭开。

「南越国,孙佗看似称帝,但实际上对下的管束并无力度。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宋时安说,「那便是,劫掠我们。」

「漳平国公镇南,便是防止孙佗袭扰。」魏生犯愁道。

「与其每年囤积大量的兵力,损耗粮食,不如将这些力量用作,对南越的狠狠一击。」宋时安道。

听到这个,吴王连忙提醒道:「可是,攻打南越,会损失兵力,哪怕占了城池,也守不住,依旧灭不掉孙佗。」

「不用灭。」宋时安冷峻道,「打下后,另外立一位新王便可。」

「?!」吴王。

「某个,与他敌对世仇的部落。」

这番话说完,吴王彻底服了。

这宋时安,真乃奇才!

仅仅这三条,便将这天下大势安排好了。

「馀下,我们改革政策,积蓄力量。最终,只为一事。」

宋时安侧向地图,指着诺大的齐,铿锵道:「北伐,北伐,北伐。」

「北伐——」」

吴王仿佛在这地图之上,看到了千军万马,纵横奔腾。

眼中也见到了宏大的天下,插满大虞的王旗,

「殿下,能够说出这三策的,肯定不止我一个。」宋时安道。

「但是,没有人愿意去做。」吴王眼神凌厉道,「勋贵早已堕落,世家乃自守之贼。这魏氏,

不是他们的魏氏。改变,非他们所愿。唯有宋卿,是不同的。」

道理谁都懂。

但世家考量的只有一个,收益。

但凡去计较收益,就一定不可能完成彻底的改革。

「宋卿。」

吴王仿佛懂了,宋时安拼命想要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什麽了:「你想争的是,万世之名。」

「殿下。」

宋时安看向他,目光如炬道:「您要做的,乃千古一帝。」

吴王潮了。

他原本想做的,只有当上皇帝。

确实是有强大大虞的想法,但之外的,他压根不敢想。

而因为宋时安的话,他似乎真的看到了一个机会。

那就是,现在正是最烂的时代。

前朝,也算是烂。

天下割据,至少已经四五百年了。

倘若能终结乱世,这个功绩,绝对能够称得上千古一帝!

宋时安也知道,自己画的这个饼,对方会有多喜欢。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但为什麽分久了,没人想合呢?

因为这样做风险太大,而且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自己会是结束这一切的人。

想TM都不敢想啊。

中华有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

严格意义上来说,结束长时间的割据后一统的,正好就三个王朝。

秦,西晋,隋。

当然,运气成分占主要。

可最重要的是,要有这个心「时安,生。」

吴王彻底被燃起来,激昂道:「本王允诺你,要以统一天下为志向。」

魏生和宋时安,一起对吴王抱拳行礼,异口同声:「愿为殿下效死。」

吴王最担心的,是不知道宋时安的野心。

但他现在清楚了,他不是想当权臣。

他的野心,远比这个要大。

他这是要,留在史书上。

「等我当上储君。」

吴王注视着宋时安,承诺道:「你为相邦。」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