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讲法(1 / 2)

加入书签

首日,一无所获。

应阐却不在意,第二日也仍照常,日出便往云中垂钓,优哉游哉看上一日道书。

这日他读《虚空经》有些入迷,若非更阑之时,明月忽被浓云掩起,再看不清书中墨字,恐怕他能坐上整夜。

第三日,山中飘起小雨,淅零淅留。

应阐虽然不惧寒暑,却也不愿弄湿衣物,而且雨水还会淋湿书籍。

但他仍有办法。

再出门时,应阐披上了李玄英留在院中的蓑衣,又把纸质的《虚空经》,换成了徐远留下的一卷古经竹简。

一竿独钓烟波里,蓑衣半隐水墨中。

又是逍遥一日。

第四日,应阐两手空空,本来便要往松风坛去,但想了想,还是带上了鱼篓。

鱼篓连半滴湖水也未沾过,不过整日放在雾里雨里,倒是还有几分湿润。

这就是应阐的垂钓成果了。

赶着开静的钟声,来到松风坛的广场之下,发现少女已在此间。

「道友。」应阐走近前,一拱手:「怎麽在此等待?」

「齐院师已经到了,单独唤了黄道兄上去问话。」

「我们在此等待即可。」

少女小声回答的时候,又瞧了眼应阐鱼篓,见到空空如也,似是微微松了口气。

她仿佛自言自语般道:「黄道兄不知如何做的,竟有满篓渔获……」

「直钩也能钓上鱼麽?」

应阐也不知道,少女是否在问自己,但仍笑道:「我亦一无所得,又怎麽知晓呢。」

「哦……」少女沉默起来。

应阐见状也不再言,只是听着松风,悠然等待。

少女见他这幅模样,不知为何,心头的焦虑竟也消了几分。

过了一阵,老道从崖顶下来,唤少女前去谒见齐院师,随后又与应阐点了点头,便径自离开。

应阐瞧他眉间暗藏喜意,想是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又过了约二三刻,少女下了广场,亦是难掩欣喜。

但她倒没忘了,传应阐道:「道兄,院师唤你上去。」

应阐微微颔首,提着鱼篓登上崖顶,便见齐院师已在松风坛下。

「应阐。」

齐院师虽未问过应阐姓名,但显然是了如指掌:「近前来吧。」

应阐走近前去,恭身一礼:「弟子应阐,见过院师。」

齐院师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鱼篓:「这就是你这三日的收获?」

应阐坦然道:「正是。」

「三日之前,我便说了。」齐院师道:「视你们垂钓的成果,指点功诀。」

「弟子知晓。」

「你这三日一无所获,可曾感到焦虑?」

「不曾。」

「不曾?」齐院师淡淡道:「你可知道他二人多受煎熬?」

「额……」应阐道:「弟子不知。」

「黄鹤生性急。」

齐院师道:「他修道已晚,不敢耽搁哪怕一刻,因此一日没有收获,便倍感到焦虑。」

「你猜他是如何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