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汉人经历的悲痛,匈奴人也得尝尝!(2 / 2)
而且他后来被匈奴擒获,隐忍十年最终带着儿子逃了回来,这不比某个吹逼家族的武将厉害?
可惜最终在巫蛊之祸时受到牵连,父子俩被杀。
现在没了巫蛊之祸,赵破奴培养一下,未来必定是大汉军界独当一面的大人物。
正感慨着,武媚娘捧着一杯茶水送到了周易房间内:
「仙长,今日击杀那个曹理事,奖励的功德多吗?」
周易点了点头:
「奖励了一两,也算马马虎虎吧……」
本来收获一两功德挺高兴的,但跟赵破奴带来的六两相比,曹理事那一两功德多少有些不够看。
周易合上记事本,冲武媚娘问道:
「北宋那边的微风发电机已经安装妥当,你们那边呢,如今是什麽情况?」
武媚娘说道:
「陛下命人将风机的机头用膨胀螺丝装在了两仪殿的屋顶上,两吨水泥留下两包做研究,剩下的混合砂子和石子搅拌成混凝土,摊在了朱雀门前,让百姓和百官都见识一下新建材,并下达诏令,谁能将水泥量产化,就以谁的名字对水泥进行命名。」
周易发现,有的皇帝评价高,真不是盖的,区区两吨水泥,搅拌成混凝土摊不了多大面积,但用命名权来激励群臣和百姓,那就足够了。
未来几十年,大唐绝对会掀起理工科和材料学的热潮。
没办法,这个命名权一下放,哪怕最淡泊名利的人,也会争一争丶抢一抢的。
别小看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可能就是青史留名丶千年世家崛起的好机会,错过能悔恨一辈子。
周易将整理出来的焦炭资料给了武媚娘一份:
「回去让工部的人研究一下,用焦炭炼钢,能大大增加钢铁的产量,同时也能节省木材,大唐尽量推行煤炭的利用,至于挖煤的劳动力,让李世民自己去草原上抓吧。」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世界。
李世民率领百官来到朱雀门前,踩着坚实的硬化路面,看着群臣问道:
「众爱卿有何感想?」
长孙无忌蹲下来用手指头抠了两下硬化的混凝土,感慨道:
「老臣颇有种在井底空活几十载之感。」
房玄龄用手杖敲击一下混凝土路面,沉声说道:
「若用此物将关中和洛阳的道路连通,大唐定不会为粮食发愁了。」
褚遂良翻看着混凝土使用手册,向李世民请教道:
「陛下,上面说此物会热胀冷缩,需要切割出伸缩缝,伸缩缝是何物?该如何切?」
李世民说道:
「媚娘此次回来,会带一台切割机,届时你们就明白了……煅烧水泥的技法已经发给你们了,需要什麽设备可以尽管提,朕的要求很简单,明年入夏之前,要看到我大唐自己煅烧的成品水泥!」
他已经想好了,有了水泥第一时间开始修路,结束长安每逢大雨就满城黄泥的尴尬景象。
至于城外的道路丶桥梁,也会进行修缮加固,到了冬季,使用囤积的水泥,在渭河上架设两座新桥,缓解交通压力。
至于蒲阪津每年春夏时节铺设的浮桥,也会修筑永久性桥墩,让浮桥的铺设更加便利。
煤炭丶水泥丶电力丶风能丶太阳能……过去听都没听说过的新名词,如今巨浪一般涌到了朝臣们面前,让他们的视野,顿时开拓了许多倍!
大汉武帝世界,定襄北草原。
卫青接到情报,已经是几天后了,他没想到眼皮子底下的匈奴人居然也不老实,当即给公孙贺丶公孙敖丶苏建等将领,分别在各自的辖区,对匈奴人的势力进行深层次梳理,一旦发现有被劫掠的汉人,就进行灭族行动。
不把这些匈奴人打疼打惨,他们是不会怕的。
下达完军令,卫青刚要歇会儿,京城来的诏令就到了。
卫青接过竹筒,打开火漆,没看到竹简,反而倒出一个小巧的U盘。
他屏退左右,将U盘插到平板电脑上进行读取,很快就看完了诏令的全部内容,然后选择删除,负手站在地图前,帮苏建规划着名绕行赵国的路线。
灭亲王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宗室弹劾,就像景帝被诸王逼着腰斩恩师晁错一样,诸王就算造反,也不是你个外人能插手的。
卫青开始思考计策,用什麽办法能让赵王一家臭名昭着,连宗室都避之不及的那种,免得牵连到苏建。
他这边构思万全之策时,混元宫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经过几天等待,混元宫内的所有成员,终于再次齐聚一堂,大家不到六点就赶到这边,换上干活穿的迷彩服,挑选好合适的劳保手套,在周易的带领下,准备给财神殿上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