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派系养成(1 / 2)

加入书签

第143章 派系养成

相对于爻都朝堂的争斗,现在这渤地前沿战场上却显得平稳。

东市军这儿,兵戈被擦油,瓦刀和凿子等营造工具则是沾满了灰尘。至于另一边则是「贫乏」。

冬季,顾首关和其周边山峦被覆盖了一层雪。城墙上的昊军并没有站岗,而是扎了一个草人在城头上,守城的则是自个龟缩在一个风口小的地方,目光无神的看着墙壁,一句话不说来减少能量消耗。同时小心翼翼将火炭中石头挑出来,裹上破布塞到自己衣服内。

而就在这一片安静时,关墙下方「呲溜」一下,一个烟花释放,啪的一下扎在城头上,爻军看着顾首关城头上人头乱动,听到锣声噼里啪啦的敲着,则是拍马离开了,然而又没有完全离开,晚上时候会再来。

对付实力强大的对手,武飞是有着十二万分尊重。——即原本对顾首关,武飞是准备熬到37下半年年后再动手,让渤郡的百姓们再养一养,粮食再聚一聚,再把顾首关内守军锐气耗一耗,这样的话,武飞确定,能够在伤亡一千以内的情况下,拿下这座关卡。

可现在赵诚来了。他在顾首关后北侧八十里预备了一支军事力量,既方便就食,又方便随时随地支援顾首关。

武飞确定自己的「考卷」来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试着答卷,这几天一直是派人小股部队不断到顾首关下面开始三天两头望风。

武飞不仅仅是骚扰,还组织一批奴隶冲到关卡去,探查关卡下面有没有什麽陷阱。

关于海上袭扰,武飞也不追求缴获敌人粮食了,告诉赵献忠遇到敌人队伍直接用火箭。

…考试卷上,一定要填满,不能留空…

顾首关内,赵诚看着城头上因为烟花而产生的混乱,表情略带不悦。这显然是在关城外的巡查者没有工作到位。

赵诚经过十天半个月交手,发现渤地战事变成了「膀胱局」。那个武小雀与自己当属伯牙绝弦。

赵诚甚至感觉到:「自己来之后,武飞有些人来疯。」

在赵诚的战略中,丢掉顾首关无关大局。在其他战略点上找补过来就行。

但是按昊国现在情况,如果顾首关在赵诚手上丢掉,那就有大事了!这些年来昊国内的龙裔正在想要从赵城手中夺回兵权,而此时若在顾首关这儿挫败,刚好给了龙裔们口实。

赵诚看到武飞这个「你不打我我就得烦你」的态势,头皮发麻。

他必须硬接这个屎盆子了。而且赵诚冥冥中感觉到,武飞不仅仅是虚张声势,只要自己的防守一时懈怠,亦或是说,赵诚只要一时之间不得不抽身其他地方,撤出顾首关,渤地的这支军团铁定会捅上来。

「大人,这些渤军真的让人厌烦!」一个赵诚提拔的裨将对城头上烟花进行了不屑一顾的表态。

显然关内一些士兵已经被渤郡袭扰战术弄怠倦了,觉得不必为这些小把戏上心,日日夜夜地在城上盯着。

赵诚摇了摇头,对这些自己提拔的将领道:「你们认为对面是在作假,但其实对面是真的想从我手上打此关。尔等若是松懈了,那位(武飞)必然会来。

赵诚做了新的决定,派遣幕僚使用关系,花钱将自己麾下那些忠诚将领挪回沙洲去。

赵诚幕僚对此表示,大人如果你硬调人,是不行,得让昊军主动排挤我等,我等才能顺应时势,(手指虚指赵城身后屏障上龙纹)被调走。

赵诚点了点头,对幕僚问道:「燕地到南方贸易的货殖有哪些,哪些是名贵的?」

随着幕僚列出名单后,赵诚点头:「这些我们要都拿在手里。(等待龙裔来抢夺,排挤)

…忠诚度已经不足…

赵诚在向浦娥汇报先期情况。双方现在是在耗耐性,如同小孩子看谁先眨眼一样,等着对面的国势顶不住。

然而浦娥都看得出来,这样耗,赵诚显然是占据下风!昊国的国力支持不了这样消耗,燕地的产出不够,武飞这边呢,则是能耗得起,内部恢复农耕生产,并且一点一点地掐断了北边昊国商路,堵住了皮草换粮食的可能。

昊国君主和内部派系,也放不下心,让赵诚长期地把持着燕地各处要冲。

在12月年关时候,赵诚想使诈,派遣人骑着自己坐骑趁着夜色离开关卡,故意假装自己不在关卡中,想要诱骗武飞提前攻击关卡。

但武飞只派轻骑,也装作自己没兴趣攻城,在顾首关下绕了一圈,仿佛完成既定任务一样离开,就回去过年了,搞得顾首关内的守军反而紧张兮兮,一整个年都没过好。

年关后,双方互相拜年,祥瑞,一片其乐融融。但背地里都在咒骂对方「老狐狸」「不老实」

…大爻权威正在强化…

年关,黄玉城中,一朵彩云从南边飘来,贵客出现在城中。

朝廷那边派了天使,这位黄门送来了美酒和布帛嘉奖三军。尤其是在旨意中重点提到了李孝荣和木星语等爻都出身的将领,对他们都进行了封赏。

武飞和众多将领们跪下来谢恩,这是戍帝入都后对渤郡战事的肯定。至少戍帝现在还能表现「包容」。

黄门在嘉奖后还颁布了:允许爻都子弟回乡的恩典。

说是恩典,其实是戍帝要抽调这支东市军的骨干回去建立近畿军事力量。

在黄门宣布这个恩典的时候,那些爻都系的将领们纷纷看向武飞,当然这一幕宫宦也看到了。

在现场压力下,武飞很利索地回道:是的,征战大半年了,大家该回家看看了,所有从南边来的弟兄,今天晚上抽签决定探亲顺序。

武飞起身对黄门说道:「这位郎官还请通报陛下,军中原有法度需要有人来维持,故,爻都子弟不能一次尽归。」

黄门:「将军治军严格,且体察君心。请将军放心。」他笑眯眯接过武飞递到其袖口的金子。

这位戍帝派过来的宫宦,从戍帝那儿得到主要任务,就是从这儿调兵。——只要武飞愿意给,那就是忠臣。愿意让半个军千人返回都城,那是大忠,而哪怕只是让一百人还都,那也是表明了态度的。

既然武飞表明了态度,黄门就又给了武飞一个旨意。

武飞看到了这个旨意后,懵逼了一下,戍帝让武恒羽来帮自己,同时宣布先破顾首关者为「征北将军」。

黄门道:「陛下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想必若是自家的兄长前来,将军定能拿下顾首关吧。」

武飞思索着戍帝背后用意,随后点头道:「多谢陛下,家兄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他在了,顾首关必然能够拿下。」

黄门道:那就好,就好。

当黄门去和其他爻都的士官们细谈论戍帝恩威时候,武飞则是默默地坐着。

…坐着写作业…

戍天历37年1月份,四处都是年关的炊烟的气息。由于没有北边游荡的骑兵过来打草谷,各家各户都过着安稳年。

年关第一天,黄玉城官道,道路上车辙开始出现,各地乡老们坐着牛车裹着枯草,赶到黄玉城大院参加第一届维持会,这样不成体统的会议是武飞主持的,所有人的牛车也都是统筹安排,至于枯草保暖也都是武飞的策划。

在庭议中,乡老们相互拍掉身上草碎屑,自嘲道都是草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