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添柴加火,架锅「煮」老太(1w)(1 / 2)

加入书签

第165章 添柴加火,架锅「煮」老太(1w)

「阎大爷,您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当阎埠贵骑着自行车,来到杨主任家,把四合院里这两天关于聋老太的那些传言进行汇报的时候,杨主任的神色凝重,忍不住确认道。

聋老太作为辖区内的孤寡老人,虽然算不上是特别重要的,但孤寡老人也是和贫困户一样,属于政策需要关照的群体。

以前作为民政干事,杨主任每一年,都需要跟进他们的情况,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聋老太。

可这些……

闻所未闻。

包括一开始做情况登记,还有后面的成分划分和去年的人口普查等等,他都是做了工作的,可没有敷衍了事。

「杨主任,这是聋老太自己说的,至于真假,我就不确定了,不过有这个情况,我作为管院大爷,自然得第一时间向街道办和您进行反映了。」

阎埠贵闻言,连忙撇清了和自己的关系。

他可没打算替聋老太担保什麽。

万一这件事是聋老太吹牛的,到时候冒充国家功臣和烈属的罪名,没人能担得起的,他只是来上报个情况而已,可不想成为什麽帮凶。

看着杨主任,阎埠贵忍不住说道:「杨主任,本来这事我是打算明天去街道办找王主任的。

但我一想,街道办的领导里面,我就跟您最熟悉,而且您以前一直就负责这一片,想必对我们那的情况最了解,所以我就来找您了。」

阎埠贵主动为自己表了功,想要进一步拉近自己和杨主任的关系。

他说的基本属实,只不过把和李红兵有关的部分,全都隐去了。

阎埠贵也没有办法,要是不这样的话,那他自己直接就成了不懂事的。

到时候,别说给杨主任留个好印象,不让他跟自己计较就不错了。

「阎大爷,这个情况,你反映的很及时,我在这里代表街道办感谢你。」

听到阎埠贵这话,杨主任自然能够听懂他想要表达的意思,看向他的目光,直接多了几分善意。

如果聋老太的情况属实,却到这个时候才被发现,作为一直负责这边工作的人,很容易会被认为是工作不尽责,或者说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但杨主任感觉自己也很冤。

毕竟这些事情,是聋老太自己藏着不说,他能有什麽办法?

不说平时,就是最初登记个人情况,还有成分划分和人口普查的时候,他上门可不是走形式,是有认真在了解的。

关于聋老太的家人,他自然也是询问过。

只不过。

院里其他人,不是不了解情况,就是就和聋老太说的一样,根本没有透露过半点南下投军的情况。

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些,杨主任有种自己被人做了局的感觉。

眼下阎埠贵第一时间把这些情况反映到他这里,显然是给了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但严格来讲。

他并没有什麽错误。

接下来要做的,自然是跟进这个情况,把聋老太的这些事情查清楚,如果属实的话,自然要补上她的荣誉,落实她的待遇。

但如果不属实的话,那就很恶劣了。

第二天。

杨主任来到街道办的时候,直接找上了王主任,主动开口说道:「王主任,昨天晚上的时候,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的阎大爷上了我家,跟我反映了个情况,我觉得有必要跟你说一下……」

王主任作为街道办的老大,心怀坦荡的杨主任,觉得还是有必要跟她说一声。

这件事情,他不存在工作上的过失,要是遮遮掩掩的,反而容易让人有什麽不好的想法。

而且街道办现在处于成立初期,有一堆的事情要忙,大家都全心扑在了工作上面,没人有心思搞什麽勾心斗角,内部还是相当和谐的。

「有这种情况?」

得知聋老太的事情,王主任有些意外。

但很快,她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她的这个反应,并不是认为杨主任过去的工作不仔细或者存在问题,而是想起了昨天的事情。

「杨主任,我有个情况,想要向你了解一下。」

在杨主任好奇的目光中,王主任直接开口问道:「对于这位老太太,您了解多少,感觉这个人怎麽样?」

「王主任,您怎麽突然问这种问题?」

并不知道昨天的事情,杨主任显然有些疑惑,不明白王主任为什麽会突然问起这个,还以为是跟自己刚刚说的事情有关。

「你先回答,我待会儿再告诉你。」

王主任笑了笑,卖了个小小的关子。

见状。

杨主任不由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说来惭愧,我以前工作做得不够,对这老太太的情况,现在看来是了解不够充足。

在我的了解中,这就是个普通的城市老太太,听说除了丈夫外,是有个儿子,不过父子俩很早以前就不在了。

至于为什麽不在了,我以前其实也问过,但院里的人都语焉不详,或者乾脆不了解情况。

我亲自问过老太太,但每回都勾起了老太太的伤心,不愿意多说,后来我就不好再多问了。

老太太的为人,应该还是不错的吧,慈眉善目的,平时也没听人说她什麽不好的,倒是院里的人,对这老太太很尊敬。」

本来没什麽,但现在突然冒出来聋老太曾经救过烈属和给我军送过鞋的事情,还有她丈夫和儿子南下投军,甚至战死的情况,杨主任也不敢说自己了解聋老太和以前工作做得到位了。

听到杨主任对聋老太的评价,王主任并没有表态,而是继续开口问道:「那他们前院的李红兵,你了解多少情况?」

「李红兵?」

虽然不知道王主任怎麽又突然问到了李红兵,杨主任还是回答道:「对于李红兵,我了解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李红兵的父亲李富顺,原来是市里食品厂的工人,后来因为厂里的的一次事故,不幸离世,当时李红兵才十四岁。

她还有一个姐,叫李红梅,当时也才十八,后面厂里给了一笔抚恤金和丧葬费,还有一个进厂工作的名额。

李红梅进了食品厂工作,依旧像以前一样继续供李红兵读书,一直到上了高中,然后因为李红梅的婚事问题,院里的人说闲话,想不开的李红兵就跑到了丰泽园当学徒。

进了丰泽园,李红兵的表现十分亮眼,甚至还在附近的南护城河见义勇为,救了个女孩,巧的是,对方还是轧钢厂娄董事的女儿,也就是以前被人称为娄半城的那位。

再后来,李红兵就被丰泽园的后厨大师傅郭友忠看中,收入门下,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一路成了现在的中级炊事员……」

杨主任说的这些,王主任基本都已经了解过的,但显然她想知道的不是这些,于是再度开口问道:「杨主任,你觉得李红兵这个人怎麽样?」

「挺不错的吧!」

被问到了这个,对李红兵印象还不错的杨主任,脸上不由多了几分笑容,开口说道:「别看李红兵年龄不大,可上进懂事,而且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

杨主任对李红兵这个重感情的评价,自然是出自于李红兵对待他姐李红梅的态度和言行上面。

当初李红梅出嫁,李红兵准备的陪嫁嫁妆,可以说是十分丰厚,引起了不少关注,当时派出所里也有人讨论。

而从李红兵当初进入丰泽园的原因,再加上之前暴打贾张氏的事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听到杨主任对李红兵和聋老太的评价,都是正面的,王主任有点无奈,只好把昨天发生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这个啊……」

了解到了这件事情,杨主任不由皱起了眉头,随后开口道:「这老太太说的那些情况,是不是属实,有没有发生过,我不确定,不过就算是有,我想也是有原因的。」

「怎麽说?」

听杨主任这麽一说,王主任显然来了兴趣。

「王主任,这里面的事情有些复杂,有些情况您可能不太了解,这说来有些话长了,我简单说一说吧……」

杨主任有些无奈,只好把李红兵跟易中海和贾东旭的那些过往恩怨,做了个总结,简要的说给王主任知情,然后说道:「老太太跟易中海两口子,还有贾家的关系近,李红兵和他们的过节比较深,平时不怎麽搭理他们,甚至不客气一点,也是能够理解的。

不过要说恶语相向,或者说故意挑事和找麻烦,我想并不至于,毕竟李红兵是受过教育的,素质和为人还是不错的……」

尽管没有说的太过直接,但杨主任还是表达了自己的倾向性,相当于是表明立场了。

听完杨主任的话,王主任自然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当即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易中海,本来还以为他不错,没想到思想觉悟这麽有问题,看来有些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本来因为易中海两口子包干照顾聋老太的事情,再加上易中海是轧钢厂的高级技术工人,王主任对他的印象不错。

但知道了他的其他事情之后,尤其是还因为私设公堂而被罢免过管院大爷,印象就急转直下了。

至于聋老太,王主任现在的印象也不太好。

了解了这些具体的内情,再想起昨天聋老太在屋里的那些举动和表现,王主任岂能看不出点什麽。

「杨主任,你扎根这边的时间长,对基层情况了解的透彻,关于这位老太太是不是国家功臣和烈属的事情,就交给你来负责了。」

心里虽然有些想法,但王主任的表情很平静,脸上看不出悲喜,直接对着杨主任提醒道:「如果情况属实,那我们就坚决不能亏待国家功臣和烈属,该有的荣誉和待遇,一定要给人家补上。

但同时。

国家功臣和烈属,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件事一定要慎重,务必要调查清楚了,别让一些有心之人,给钻了空子……」

冒充国家功臣和烈属,显然是个大罪,没几个人有胆子这样做,但也不是绝对没有,以前就发生过。

而且因为过去战乱的缘故,战斗太过于惨烈,牺牲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好多资料也都遗失,或者没有保存下来,导致很多情况都没有办法进行核实。

按照聋老太那些情况的时间线推算,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情,而且当时四九城处于敌占区,现在调查核实起来,显然难度就更加大了。

只是王主任本能的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虽说聋老太告李红兵黑状的事情,让王主任有了些想法,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是聋老太的这些情况,出现的太过于突然。

而且聋老太前后不一的两种表现,也让人感到不解。

如果说。

聋老太是一个特别高尚的人,不注重名和利,那为什麽在隐瞒了这麽多年,又突然说出来,而且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就弄得全院皆知。

王主任知道,不能仅凭藉这个,就直接否认聋老太曾经做过那些事情,但总归是个疑点。

「王主任,你放心,我争取把这些情况给调查清楚。」

关于王主任的这个暗示,杨主任显然领会了,当即表态道。

过去这几年基层工作,他可不是白乾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这次街道办成立的时候,直接升到了副主任的位置。

机会来了,也得有能力把握住。

接下来。

杨主任也不磨叽,直接前往九十五号那边了。

别看他们俩,一个是主任,一个是副主任,可街道办成立之初,人手并不充足。

作为主任的他们,手里虽然有权力,可并没有什麽特权,该乾的基层工作,同样不能少。

……

「杨主任,您怎麽过来了?」

当杨主任来到四合院这边的时候,看到他过来的阎大妈等人,忍不住好奇了起来。

「阎大妈,听说你们后院的老太太,以前曾经救过我们的地下同志,还好几次给我军捐鞋,尤其她的丈夫和儿子南下投军的事情,我特地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对于自己过来的目的,杨干事并没有隐瞒,并且对着前院的妇女们,直接询问道:「对于这些,你们有没有什麽要提供的相关信息?」

「哎呦,这些事情啊,我们也是这两天刚听说。」

阎大妈闻言,回了一句后,又忍不住八卦的问道:「杨干事,这事我们还想问您呢!这老太太以前真救过地下谠同志?」

杨主任直接无语。

他是专门来向聋老太本人和院里住户了解这些情况的,怎麽反倒变成对方问自己了。

杨主任很快就发现,对于聋老太救过地下谠和给红军和八路捐鞋的事情,前院的人一概不知,根本说不出什麽。

对于这些,他也并不觉得奇怪。

毕竟这种事情比较特殊,只要聋老太自己不说,再加上以前保密工作做得好,哪怕是一个院的人,也未必能发现什麽。

按说一个大活人,聋老太又住在后院,真要把人往回带的话,几乎避不开这院里的人。

不过前院众人的说法,或者说聋老太的说法,是当初根本就没有把人往院里带,而是在外面找了地方。

这个解释倒也行得通。

只是关于聋老太的丈夫和儿子,众人也语焉不详,似乎并不和聋老太住在一起,看起来很神秘的样子。

看这情况,大概率就只能找聋老太本人求证了。

与此同时。

中院的王桂花听说杨主任来了,并且在前院和人打听聋老太的情况,连忙跑向了后院,激动的对着聋老太说道:「老太太,街道办的杨主任来了,正在前院和老阎媳妇他们了解你的情况。

显然是来了解您当年拯救地下谠,给红军送草鞋,还有您丈夫和儿子南下投军的事情来了。」

「哎呦,这是要来给老太太发勋章和奖状,还有烈属牌的啊!」

「可不是嘛,没想到这些事情,连街道办都惊动了。」

「不惊动能行吗?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功臣和烈属,开不得玩笑。」

「看这意思,咱们院以后就要有烈属了。」

「老太太,您这回可光荣了。」

「……」

听着后院众人的热议和恭维,原本悠闲坐在椅子上晒太阳的聋老太,整个人都快坐不稳了,直接「哎呦」了一声,从椅子上摔了下去。

「老太太,您这是怎麽了?」

「哎呦,老太太,摔疼了没有啊?」

「您说您这也太不小心了。」

「怕是老太太太过喜悦和激动了,才这样。」

「换我我也淡定不了!」

「……」

众人看到聋老太摔了,纷纷上前,把她给重新扶了起来,好一阵关心。

重新坐在椅子上的聋老太,发现众人正一脸关切的看着自己,心里却是一阵恐慌,双手忍不住哆嗦,对着一旁的王桂花说道:「桂花,我身体不太舒服,你扶我回去。」

「老太太,这杨主任马上就要过来了,您怎麽这个时候回去?」

面对聋老太的举动,有人表示不理解。

而得益于年龄,聋老太的异常反应,倒是没有引起过多的怀疑。

毕竟聋老太岁数不小了。

在这个年代,聋老太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长寿,双手和腿脚有些不听使唤,是很正常的事情。

「太阳晒久了,老太太我有点头晕。」

为了避免有人起疑,聋老太不得不找个藉口出来掩饰。

面对聋老太的这个解释,大家也没再说什麽,一起帮着把她送回去。

眼看众人都准备要留下来,打算接下来看「热闹」,王桂花只好说道:「各位,这老太太身体不舒服,大家都不要在这挤着了,让老太太安静休息会儿。」

众人闻言,虽有些无奈,但也只能离开。

要论关系的话,她们可没有王桂花和老太太亲近。

不多时。

知道街道办杨主任要上门找聋老太了解情况,办理国家功臣和烈属的事情,贾张氏和秦淮茹婆媳俩,也抱着棒梗跑了过来。

过了一阵。

当杨主任来到后院,知道聋老太被太阳晒晕了的事情,直接就无语了。

这事情,也太赶巧了吧?

不过不管今天能不能问成,既然都来了,而且了解到聋老太现在的这个情况,他也得进去看望一下。

「老太太,您怎麽样,身体难不难受,要不要送您去医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