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7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27章

皇甫嵩对帝王的一切命令都没有异议。

他长呼一口气,雾气升腾。

如今已经是二月初了,他原本以为能在年前攻破广宗,可不知何缘故,广宗城内的箭矢仿佛用不完一样,他几次想要派兵强攻都被箭矢打了回来。

还有那贼道张梁,他先前分析过张梁此人,此人行事莽撞,好战恶守,勇猛少谋,只可作前锋不可为主帅。张角既死,这张梁没了主心骨,应当很好骗才是。

只是不知为何这贼子像是改了性子一样,死守广宗连城门都不出,让他无从下手。

皇甫嵩闭目深思,还要再骗一骗,广宗城内粮草储备必然不多了,贼子也该着急了。

是夜,张梁疲惫躺在床上。这两日敌军攻势稍缓,他终于有时间能歇息片刻。

一道惊恐的声音忽然划破夜幕,身上满是血迹的黄巾士卒踉跄跑进来:"敌军夜袭城门,城、城破了!"

这一瞬间,张梁脑中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城破兵败他该如何,而是想起了许久之前的一小段记忆。

——“兵法学得如何?敌军来袭,夜袭我军当如何防范?”

那时大兄的脸色尚且红润,坐在书房里言笑晏晏考核他兵法。

只是他那时候大脑空空,自以为有大兄在就永远万事无忧。

事到如今,悔之晚矣,他到今日也没有学会应对夜袭。皇甫嵩夜袭,他该如何应对?张梁闭目狠狠一咬牙关,知道广宗城已经守不住了。

他终究没守住大兄的埋骨之地。

张梁冷静起身,抽出了数月不曾离身的环首刀。

“大兄。”张梁把手伸进怀中,掏出一块已经沾满血污的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城破,点火假死,速走,去青州寻陈昭】。

张梁最后珍重摩挲两下兄长留给他的最后一句叮嘱,而后眼皮都不眨一下,把纸条团成小团吞入腹中。

他决然提刀走向战场,哈哈大笑:“生一母腹中,死一城之内,痛快!”

他岂是贪生之人!

只是可惜,看不到那皇甫老儿挖他大兄棺材时被吓一大跳的模样了。

想到陈昭放入他大兄棺内的东西,张梁笑声更加放肆。

光和八年二月初七夜,广宗城破,张梁力战而亡。

一地血腥,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冲天的血气缭绕着这座空荡荡的城池。

朱儁身披甲胄,脸色不太好看大步迈入厅内。

“将军既已破城,又何必要再寻张角坟墓将其掘尸泄愤?此非大丈夫所为!”朱儁愤慨。

皇甫嵩亦是一身甲胄,脸上血污还未洗净,负手站在厅堂内。

“我意已决。”皇甫嵩背对朱儁,并不解释。

朱儁脸色涨红,恼怒:“皇甫义直,我以为你是个英雄人物……”

“张角乃反贼,千刀万剐亦不足惜。”皇甫嵩抿直嘴唇抬脚往外走。

张角的坟墓就

两难。

请君戮吾尸,如戮大汉。

若这张角当真有神异,那这句话到底是张角临死前放的狠话还是一个谶言?

东汉开国帝王刘秀年幼时曾被谶言“刘秀当天子”,后来也果然当上了天子,刘秀登基之后更是“宣布图谶于天下”。汉章帝更是命班固写《白虎通德论》,以谶言治理天下,儒生多习谶纬,称“七经纬”为“内学”,把经书反称为“外学”,谶言之重可见一斑。

皇甫嵩是儒生出身,亦是自幼学习图谶之学。

“来人,将此布拿出包好,快马加鞭送回洛阳呈给陛下。”

皇甫嵩最后也做不了决定,只能将此事再反推给帝王。

一路跑死三匹快马,黄布终于入了洛阳。

汉灵帝刘宏打着哈欠,眼眶虚浮,身上还带着未散尽的脂粉味。

“这个皇甫嵩昨日不是才刚传急报说已经拿下了广宗吗,今日为何又急匆匆送八百里加急过来?”

刘宏带着些许怒气向张让抱怨。

在他看来,张角死了就代表黄巾之乱已经平定,他可以接着万事无忧享乐,谁曾想连一晚上的安稳都没有就又送来一封八百里急报。

张让眼神闪烁,口中奉承:“说不准又是一封捷报呢。”

同时决定要把张角寄来的那封信再往深处藏一藏。

原本张让去岁收到张角送过来的那封密信之后就打算立刻烧掉,可思索再三,张让还是把那封密信收了起来。

但是没有拆封,若是日后事情败露,他也能假言说自己连信封都没有打开过,不曾和黄巾贼勾结。

说话间,小黄门已经将送信的士卒带了进来。

传信兵刚一进来刘宏就捂住了鼻子,皱眉:“什么东西这么臭?”

“启禀陛下,这是皇甫将军亲笔密信。”士卒跪下,双手捧着黄布和一封帛书。

刘宏嫌弃看了一眼,给张让打了个眼色。张让立刻上前拿起帛书在刘宏面前展开。

顺便偷看。

刘宏曾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以张让赵忠为父母,对十常侍的信任非常。

刚开始看密信,刘宏还漫不经心,越看脸色神情越严肃,读到最后脸上甚至露出恐慌。

一侧也跟着看完了密信的张让心中更是惊涛骇浪。

……回去就把密信翻出来,他就看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