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1 / 2)
师徒口口相传,不会随便跟外人讲。
阿宁能跟他讲这番话,就是肺腑之言。
可为授业先生了。
他虽然年长,却自知并不聪明,无非就是读了几本书,活得久一些见识多一些,并不敢在沈宁面前托大。
而沈宁也正是喜欢他的自知之明和分寸感。
有时候人不需要多聪明,有分寸、有自知之明,就足够行走世间了。
她和裴长青就是如此的。
高里正吃饱喝足,虽然没喝酒,却因为沈宁的一番话醉醺醺的。
临走时他叮嘱沈宁,“阿宁,你做的腐乳大家都很喜欢,我女婿说我那个挑嘴的亲家都一连吃了三四块,可见好吃。还有这个素鸡,也要多做。”
等小少爷告辞的时候外面已经微黑,不过他和阿鹏骑马,一会儿功夫就能到镇上,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阿年,明儿我不去学堂,你来书肆,咱们接着琢磨算珠。”
小鹤年也意犹未尽,自然答应。
第二日一早,天不亮呢,高里正就领着俩儿子赶着骡车过来,他要把沈宁这两天做的素鸡、素烧鹅、油豆腐带走。
沈宁又把能吃的几坛子萝卜泡菜让他带上,酸甜口和咸口的都有,“里正伯,这个酸甜口的萝卜泡好了,其他的萝卜干和蓑衣萝卜得过阵子的。”
之前高里正从附近村里收了一车萝卜送来,白的青的都有。
沈宁跟高里正了解过,城里酱菜铺子有腌萝卜、萝卜干卖,味道不错,价钱也不贵。
她当即就觉得自家腌萝卜竞争力不大,就没必要往外卖,主要给霍家送以及自家吃。
霍家食堂冬天就靠萝卜白菜豆腐咸菜以及一些干菜之类的顶着,对萝卜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
而萝卜无论炒着还是炖着,只要没肉都不算好吃,所以大家更愿意吃腌制的。
霍家酒坊虽然有食堂,却没有请大厨,只让酒坊的婆娘们做饭。
她们没什么厨艺,只能做家常饭,腌腌普通咸菜什么的,要想做好吃的小菜那没可能。
干活儿的汉子们时间久了自然要抱怨,嫌弃她们做饭难吃,连咸菜都只能齁死人,没有其他味儿。
别家腌酱黄瓜、泡萝卜啥的,她们都只有咸。
工人闹情绪了。
掌柜的为了安抚工人们也会从外面买菜,以前豆腐、豆干、千张、油皮、腐乳、萝卜干什么的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
人多消耗大,买着吃还是贵。
高里正不是给他们送豆腐么,顺便带了一些腌萝卜,趁机说村里豆腐娘子会做好吃的腌萝卜。
掌柜的尝了尝确实不错,酸甜可口,开胃解腻,吃完心情都好,工人们肯定喜欢,就跟高里正订了几百斤腌萝卜。
沈宁现在交付的这种就是现代大家常做的酸甜口腌萝卜,可惜没有小米辣,否则可以做酸辣微甜口,更好吃一些。
萝卜里放了糖和醋,成本就增加了,但是沈宁也严格控制数量了,毕竟是给工人吃的不是给食不厌精的顾客吃的,差不多就行。
而对方请高里正做这个也是为了省钱,不想从酱菜铺买,所以沈宁也就要了个本钱加人工费。
高里正给女婿家帮忙,脚力都不算对方的。
想必对方会知道他们的诚意。
回头五香萝卜干可以多赚点。
毕竟萝卜干十斤才晒一斤干呢,还得用各种调料来腌制装坛焖二三十天。
沈宁做的萝卜干吃起来又脆又有韧劲,还有浓郁的香味儿,不管当小菜直接吃还是炒肉、炒菜、炖菜都很香。
另外家里还有一堆萝卜没切完,沈宁打算请三婶儿来帮两天工,一天十五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