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7(1 / 2)

加入书签

是谁家的都清楚。

那俩孩子一个叫锁头,爹娘都是亲的,也没听他说吃不饱,就是饿得快。

沈宁就怀疑锁头肚子里有虫,特意跟锁头娘说一声,让她去镇上医馆抓包药给孩子打打。

果然,吃了药锁头饭量就正常了。

锁头娘感激得不行,逢人就说豆腐娘子厉害,还懂医术啥的,又让别家饭量大却面黄肌瘦的孩子赶紧吃药打虫。

最近村里孩子大部分都吃药了。

另外一个孩子叫蒜苗,他堂哥就是蒜头,顶馋的那个孩子,不过蒜头大点要在家推磨,捞不着脱产学习。

蒜苗家并不困难,但是他娘喜欢占小便宜,觉得不占便宜就是吃亏。

她属于那种从你家门前走,不拿点东西也得薅把草或者捡块土坷垃才甘心,否则就是吃亏了。

她听说豆腐娘子让村里人免费跟阿年学识字,就让不能干活儿的七岁蒜苗过来。

她也尊重豆腐娘子,但是豆腐娘子往常对她来说像一个符号,一旦和她发生具体联系,就算庙里的泥胎菩萨她都要抠点金粉走,何况一个豆腐娘子?

送豆腐啥的她占不到便宜,可难受呢。

她就问蒜苗:“豆腐娘子给不给你们吃东西啊?”

蒜苗还小,不会撒谎,就说给吃煎饼和素鸡。

她越发觉得占了大便宜,很爽,每天都给孩子少吃几口,让他到豆腐娘子家蹭吃的。

当然满村也没两个这样的家长,绝大部分家长都感激豆腐娘子让阿年教孩子们识字,自家不给束脩,哪里还好意思吃人家的东西?

为了不让孩子嘴馋,她们特意给孩子吃饱饱的,临走口袋里塞上煎饼和豆腐干啥的,馋了啃两口。

沈宁知道以后也没找蒜苗他娘说什么,就每天都给蒜苗吃的。

她很认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以前自家没脱贫,她不会轻易给外人吃食,现在自家逐渐宽裕,她才不吝啬那点煎饼和素鸡呢。

当然,她现在是有功利心的。

她要培养他们成为自家的铁杆儿助力,让这些孩子以后追随阿年和珍珠。

人对自己的童年偶像是有滤镜的,感情比后来喜欢的分量也更重。

她要的就是这份更重的感情。

蒜苗娘可能想不到,她只是占个便宜而已,怎么好好的孩子后来更亲豆腐娘子和阿年,对自己这个亲娘反而恁冷淡呢?

她压根儿不知道她每天跟孩子叨咕“别吃饱,去豆腐娘子家再吃”这些话对孩子的影响力。

她想让孩子养成和她一样占便宜的习惯,殊不知,在一群觉得占便宜可耻的孩子堆里,蒜苗并没有如她所愿。

他反而羞耻,不好意思。

等孩子能独立思考以后,会为此懊恼,明明家里不饿肚子,亲娘为了省两口吃的每天让他饿着肚子去阿年家蹭吃的。

幸亏豆腐娘子和阿年是好人,不但不嫌弃他,还想法子让他吃饱又不让别的孩子笑话他。

当他发现豆腐娘子对自己比亲娘还好时,可想而知他的感情天平会怎么倾斜。

每次他吃完,豆腐娘子会温柔地问他:“吃饱没啊?你小孩子消化快,吃饱也能再吃两口的。以后饿了就过来,这里一直都有煎饼和素鸡吃的。”

那温柔的话语一直温暖到他心坎里,一辈子都忘不掉。

他就发誓,自己一辈子都忠于阿年先生。

普通人很少遇到那种爹娘为了孩子拼命的极端情况,他们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庸生活,积累的只有更深的不满。

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哪里让他感受到爱,他的爱就会流向哪里。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此时,眼下,孩子们闻着隔壁传来的肉香已经无心上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