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6(1 / 2)

加入书签

光禄寺与尚膳监有数千太监,抽调各地籍贯的几十个完全不影响。

从别处抽调可能众臣还有话说,从尚膳监抽调就没问题。

问就是“太子至纯至孝,为皇后娘娘培养御厨”。

人由张公公亲自选,然后交给锦衣卫调查培训,再送往城郊皇庄待命。

等小德子四人归来,即可赶往皇庄授课。

教完以后那些小太监便由锦衣卫护送前往偏远地区传授拼音识字大法。

皇帝灵感频发,又吩咐张公公,“从东宫选几个小太监,尤其太子身边的人,选俩送过去听沈娘子使唤。”

水嬷嬷说四个小太监一边儿帮作坊干活儿,一边儿学拼音算术的,学得很好。

两位嬷嬷还狂夸豆腐娘子聪慧温柔却有手段,会教育孩子,不但自家儿女教育得孝顺、懂事明理、喜欢读书,还将村里那些顽劣孩童教育得喜欢读书、勤快干活儿、团结友爱。

既然豆腐娘子如此厉害,不如把东宫小太监们也调理一下,以后回来也能更好的引导规劝太子,免得太子过于随性顽劣。

他吩咐另外太监:“宣顾千里。”

顾千里是锦衣卫千户,皇帝亲信之一。

锦衣卫是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后来继任者忌惮太祖遗留的势力不好掌控,慢慢架空,又成立自己的特务机构。

每当发生不太平的政权更迭,继任者便会进行大清洗,尽量架空前朝的势力,培养自己的心腹机构。

元丰帝清心寡欲,不好女色、不好美食、不好享乐,自然而然疏远宦官,打压官宦势力,不肯放权给他们,反而重新启用太祖时期风头无两的锦衣卫。

沉寂数十年的锦衣卫本已日薄西山,如今重受重用,自然很想有一番作为。

他们对皇帝忠心耿耿。

不过元丰帝依然未曾使用他们监视百官,反而更倾向于缉盗、维持治安、打击京中嚣张的权贵子弟。

萧先生见皇帝已有章法,便主动告辞,不想听皇帝给心腹锦衣卫下什么命令。

避嫌。

萧先生离开乾清宫,却在东华门外遇到了谢相爷。

谢相虽然五十多岁年纪,却腰板笔挺,精神抖擞,不见半分老态,属于天生精力旺盛的人。

萧先生见之长揖到地,“谢阁老。”

谢相立刻扶住他,又还了一礼,笑道:“远州,咱们兄弟相称,何须多礼?有日子没一起吃酒聊天,今日可有空?”

萧先生笑道:“谢兄日理万机,我自不好叨扰。既然兄长今日有空,不如家去涮锅子如何?”

谢相捻须微笑,“可。”

萧先生的宅子在东安门外面不远的地方,是张公公奉皇命为其安置的,方便他出入宫廷。

两人步行,路上亲热交谈。

谢相:“远州过年可去龙庙镇?”

萧先生微微摇头。

谢相:“阿恒呢?是不是该让阿鹏护送他回京过年?”

萧先生想说阿恒在阿年家过得不知道多少快活,是绝对不想回京的。

他微微叹息,“兄长,无可挽回吗?”

谢相笑了笑,“过继给本家堂叔,又不是外姓人,何须叹息?你也不是外人,知道我三儿情形,他夫妻二人不睦,连累孩儿受委屈,倒不如过继给堂叔呢。”

萧先生沉默不语,只是缓步前行。

谢相继续道:“陛下仁慈,愿意赦免北谢,还允许他们过继一个嫡系继承人。北谢要求过继一个我们这边嫡系血脉,没人比阿恒更合适,而且他会继承北谢的人脉财富,并不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