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1(2 / 2)

加入书签

虽然皇帝让他免礼,可众位阁老在此,他还是行了跪拜礼才起身。

皇帝又让水嬷嬷给萧先生摆膳。

谢相爷几人已经吃完,内阁还有政务要处理,关键各自还得回去通气白糖以及新制茶法的事儿。

谢相爷几人起身告退,前去内阁处理政务。

等他们离开乾清宫,皇帝这才笑哈哈地跟萧先生说了几件喜事儿,又让张公公和乐公公把玉米瓜子都拿来给萧先生看,又亲自把裴长青的信拿出来给萧先生看,还把放在白玉罐里的白糖也端过来。

嗯,还有一双新袜子,皇帝从顾千里那儿要的。

萧先生看着比谢恒那边儿试验田的玉米还大一大圈的玉米也是惊喜万分。

裴二郎和沈氏果然没让他失望,他就知道当初他们提这些农作物就是会种的!

他顾不得吃饭,挨样看看,制茶法、制糖法、新式衣服款式,这都非常新奇。

皇帝笑道:“先生乃朕福星呀,路边一遇就是俩奇才,旷世奇才!”

萧先生也觉得不可思议,虽然过去很久,可他和那夫妻二人也只见过两面,见面的场景却历历在目。

怪哉。

萧先生也恭喜皇帝,“臣曾经听过一个说法,天降祥瑞,这最大的祥瑞就是不世出的人才。这种人天生智慧,生而知之,是上天赐予的济世之才。”

皇帝越发高兴,臣子们进献了那么多祥瑞,什么巴掌大的麦穗,什么会开口说人话的鸟雀,什么带着花纹的石头,什么通人性的汗血宝马,什么……

那,统统比不上这俩人才。

这是朕的福气,是太子的福气。

第155章 合作 给他们盖房子!

萧先生吃饭的时候皇帝反复看了好几遍裴长青的信,信中并没有仔细写制白糖的法子,只说方法复杂,需要当面教学。

制茶的步骤倒是写了,不过皇帝并不会制茶,只能看个热闹。

裴长青语气非常谦逊,并没有把话说绝对,只是分析各种茶叶的制作步骤,然后提出可以在红茶的基础上试试半发酵的方式,应该能得到和红茶、绿茶不一样的茶,介于两者中间,就是青茶。

他重点陈述了黑茶饼、茶砖的制作方式,因为黑茶需要后发酵,杀青揉捻以后要进行渥堆,这一步是关键,而最后一步干燥和其他茶工艺又有不同,不是烘炒而是用旺火直接烘焙,之后还要进行陈放,这也是黑茶的独特之处。

这自然需要好的制茶匠进行实物反复试验操作,才能掌握最佳制茶方法。

他重点强调了黑茶的养生功能,对肠胃刺激小,吃了油腻食物可以喝黑茶助消化等。

最后他也不忘为夫妻二人略懂一点制茶术给出合理解释——曾经遇到一个老大夫,他甚爱茶,对各种茶颇有研究,如数家珍,他说现有的茶虽好却不适脾胃虚弱之人,红茶不错,但是黑茶更好。

他自己随身携带一个黑茶砖,想喝了就敲下一角加水煮,说如此喝下去胃部甚暖,不受茶害。

阿宁对任何食方都感兴趣,便问了制法,那老大夫也不吝啬随口告诉他们。

可惜成阳县不产茶,夫妻二人自来家贫也没有品茗的习惯,就把这事儿搁置脑后。

听闻顾千户想出海经商,靠茶叶、丝绸换钱,夫妻二人便想到此制茶法,回顾一番写了大概制法,还需有经验的制茶匠多加试验等等。

当然最后不忘拍皇帝彩虹屁,祝愿陛下万寿无疆,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庆海船肯定会遍及海外各地。届时海外各地的商船也会争相来大庆贸易,惊叹大庆繁华如天堂,保不齐就想动歪脑筋偷大庆的制茶术、制白糖法呢。

皇帝视线落在最后一句上,向来沉稳的心竟然也生出十分的豪情来。

哪个皇帝不想文治武功、青史留名?

嗯,海外番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