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 2)
他甚至比这老头自己都害怕章惇把自己给莽死。
天天担心,以章惇独断专横,谁不合他意他就劈头盖脸怼到对方脸上的行为给他自己踩雷,再自己把自己给炸喽。这两天,他都故意不提到他。就当是他从来不知道他登记之前章惇扯着嗓子唱过反对票。对种种关于他的风声也不闻不问。
谁成想,兜兜转转,到底今天还是没能避过这老头。
赵霁心思转得很快,可却面上不显。
章惇私自找朝廷命官要屯田这事,往小了说是‘滥用公共资源徇私’,往大了说,那就是‘有谋逆之心,想造反’。赵霁这时候开口如果重查就算是往严重里定性了。所以这事可不能认!得替他推了!
他抓起一个不太重要的奏章,批头朝旬礼砸了下去,装出盛怒的样子道:“章大人身居高位,问你要小小屯田划分?”这边怒喝完了,收回手晃了晃膝盖,脑子飞速运转,一边想着怎么给自己找台阶,既能够避过章惇,又能把青州的事情问实了。
这算是他登基的第一件事,章惇得保,可青州也得查。
哪怕为了青州黎民,他需要知道青州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官方报告的情况(就看那堆彩虹屁,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水分)。
现在还在正月,奏折里的什么窗外的小鸟在唱歌肯定是文学家在彩虹屁过程中的写意创作。但是‘雨’可不像。没有文学家创作彩虹屁还得虚构上连月暴雨。
这春寒料峭的天气,暴雨,冰冻,汛情。三者撞在一起,如果青州没处理好,必定死伤无数。若是当地官官相护,压下汛情,更是吃果果草菅人命。
北宋末年民间其实经常爆发起义。一伙儿地,几乎没有间断。但因为起义的主力军都是些吃不饱活不下去的普通农民。
加上起义频率过于频繁,又大都没起什么大水花,史书上除了几个差点让朝廷换天的起义,其他记载都不多。
不多并不代表没有。赵霁有些担心山东那边无辜百姓死伤太多,更担心那边人揭竿起义。
他倒不是怕自己死,他是怕起义军死。现在他皇位坐的挺稳的,真要起义,那些‘造反’的平民十有八九都活不了。可千万别他刚刚登基,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呢,身后就得被迫背上几千几万条人命。那可真折寿了。
旬礼陷入了可疑的短暂沉默。赵霁虚着眼睛有以下没一下地瞥着跪在地上的人。脑子里准备的话基本成型。见旬礼迟迟没有回禀,抽冷子又压低喉咙呵斥了一句:“说话!”
皇上登基,朝堂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章惇实在是太嚣张了,很多人敌不过就去拍马屁抱大腿,但是也有不少人琢磨太后的心思,加上实在讨厌他,暗戳戳想要挖坑把他弄下去。旬礼也是这群人之一,所以才这么白莲花似地告了个黑状。
谁承想听陛下的意思,言语中竟透露出对章惇的回护。
这让旬礼摸不着头脑的同时,更加惊惧。
事还没想明白呢,听到陛下那一声呵斥,脑子一片空白,用尽全身的细胞都要把黑锅甩出去。于是没过脑子地脱口而出:“陛下,要知道青州的情形,青州通判此时正在开封。”
赵霁脑子自我检索了一下这两天积累的知识储备里的小百科。
通判。州府的副官,专职水利,家田,粮运,诉讼……
陛下表示这个方案虽然是在甩锅,但可以接受。扭头,对因为他发火而吓得一同跪下的小太监道:“去,把青州通判叫来!”
不长时间后,在宦官的带领下,一个中年人迈着急促的小碎步走了进来。
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