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2(2 / 2)

加入书签

赵霁回京的第一个大朝会在这种每个朝臣都对决策有争议的情况下结束了。

下朝赵霁就被二府两院给堵了。

许是赵霁在审理开封府事件的时候, 给韩忠彦递了台阶。韩忠彦这人被向太后提拔起来,是意图通过分散行政权利来稀释章惇手中权柄的一名标准守旧派。虽说政治理念和赵霁格格不入,但这人承赵霁的人情,对待赵霁的态度反而是几个人中最温和的。

和其他人一起堵住赵霁后, 只是不赞同地在后面摇头:“陛下在大朝会决定确实有些不妥。”

赵霁角色代入, 能设想出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激烈反对。此时脾气还算平和:“包拯那里有清剿的蝙蝠岛走私所有即将入库的金银统计, 数量不菲,且高丽的那位公主也正等在宫外,诸位大人若是不信,朕做主先生产一批,将她掌握的东西先在开封售卖。”

这种成本低廉全靠技术和新颖的‘奢侈品’实在是增加财政的快销王中王。

若赵霁是个别的什么身份,大概做这些的时候还想着要不要隐藏一下身份, 可他没有任何斗争就成了‘大宋权力顶端的男人’坐在这个位置上,天下都是他的,他考虑的就不是上面会不会有人来夺他的成果和产业,而是应该提防有没有蛀虫挖他墙角来分羹用以中饱私囊。

这些生意于他而言,挣得所有钱充国库也充私库,理所当然没有遮遮掩掩的道理,毫不避讳。

赵霁说起来道堂堂正正。

在场的人听着却有些都皱起了眉头。

赵霁只想到了‘产权’, ‘分配’这种利益上的问题, 却忽略了思想上的问题。

宋就算产生了资本的萌芽,但萌芽不是参天大树, 它的本质还是封建。而封建从来便是轻商的。

就算每家都有私产去挣钱, 不过谁也不会把这些放在明面上。

再说了,在场诸位大人均都是大宋权利顶峰的弄潮儿,直接言商更是都觉得是在自降身价。

韩忠彦处于人情给足了赵霁的面子没有反驳,章惇稍微有些摸到了陛下的路数没有表态, 蔡卞老狐狸一个揣着袖子正在观望。

许将出言反对:“陛下,朝廷直接经商……怕是……”

赵霁秒懂:“明面上由那位高丽的公主主持一切。”

许将:“若此等真如陛下所言,是个极其赚钱的营生,她毕竟是‘外人’——”

又嫌钱脏,还想攥在自己手里。

许将把文人的清高和管钱的官员的市侩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赵霁:……

“那依你所见?”

许将:“先纵她试着做这营生,若是真有效果,陛下须将此女子纳入宫中。”

赵霁:……

联姻在古人看来果真是万能的。

只不过赵霁不愿。

于是避开这个提议,只道“先将营生做起来罢。如此,诸位对朕的主意还有其他看法?如果没有,就劳烦诸位大人拟旨操办了。”

赵霁都这么说了,许将也不好再说其他,只能选择沉默。

只剩曾布,看剩下几个人突然都不说话了,着急起来。“陛下,臣认为此事依旧不可行!且不说现在看来流民只是聚集,没有任何威胁举动。就算是他们成为山寇反贼,直接派兵清剿便是了,何必要直接镇守?”

就算那群乌合之众聚集在一块真的反了,也成不了气候。大宋的军队难不成还能打不过一帮流民?直接挥师南下分分钟解决问题。他眼里,赵霁的主意分明就是高射炮打蚊子,花最多的钱,做最少的事。

要么不管,要么放开所有限制无所顾忌。

这种即要管,又不让动手杀人的命令最劳民且没有人死,无法形成震慑,也最伤财。

赵霁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朕建议太平王此次南下,所谓目的有三。一则,是送粮而去避免哄抢,救助灾民。二则,是暗自调查南王叛乱之事里面,西南各部是否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