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1 / 2)
不在东京,但他二人之后,有资历身家清白的武将也不少,就算真的是骤然出征, 为何要选区区谭震?凭什么!?
谭震也很震惊。
谭震人到中年,标准平民出身,没背景没身份,家里三代佃农,能走到大殿的位置,全凭跟着太平王真刀真枪在边疆的军功拼出来的。
此次太平王归京,谭震作为太平王副将随军归来。那真真就是百分之百纯含量的太平王嫡系。
前几天还得着信, 要太平王驻扎在京郊的亲信准备开拔, 去西南平乱民。
一夜之后,世道突然就天翻地覆了。
太平王世子行刺被抓, 太平王没有联络他们任何人, 悄悄进宫,然后不明不白死在了皇宫,死不见尸,很有想象空间的那种死。你也不知道是挫骨扬灰还是五马分尸, 反正不让人看尸,体,的死法往往都不怎么体面。
这事,光听,就特别能品出那骨子兔死狗烹的阴谋味道。
如若不是太平王世子刺杀的证据板上钉钉,加上谭震他们这些年也发现了点自家将军他亲儿子貌似坑爹的迹象,这才好歹把人都安抚下来。
否则驻扎东京外面的那些太平王亲信早就哗变了。
满朝文武觉得谭震这个深深刻着太平王烙印的武将可疑,谭震却只觉得陛下脑袋可能不太清醒。
我?
小皇帝是皇帝坐够了想来点刺激的,放虎归山?
谭震被带到御前的时候,自己脑子都还不怎么清醒。
太平王这个当代战神用军功在边防前线将不识兵并不认将的前提下树立了一个神话。
在前线,很多人都以能到太平王麾下自豪。
若赵霁真的让谭震带兵,谭震去了下鞭县,立刻放出风去,说是天子昏庸害怕太平王功高盖主,所以杀了太平王。
以太平王在军中之威,和谭震对西边的熟悉程度,真心不难扯起一支完整且具有震慑力的队伍。
不是不能,是端要看他愿不愿了。
谭震自认格局不大,吼不出什么一切为了大宋。用脑袋换军功就是为了往上爬成人上人。对太平王,他肯定是绝对佩服和忠诚的。
但……
将军死了。
赵霁瞥了眼谭震,是个黑皮结实的汉子,样貌也非常普通,只是常年拼杀周身有股挥之不去的肃杀血气。
如果这人怒目而视,肯定威势非凡。
偏此时这人只低着头,不知道在沉思什么。
但不管这人在想些什么,对赵霁来说,他都已经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种师两兄弟出兵往南已经带走了部分军力,顺带也从并不怎么充盈的国库里面划拨了为数不少的军费。
四面八方都出了问题,必然不可能把有限的兵力和财力平均分配。
自然是有轻有重。
主和派的中心思想就是——和谈,和谈,还是和谈。
这种割地求苟的方式赵霁直接否了。
主战派,里面也各有各的说法。
曾布的提议是,对灾民用雷霆之威火速镇压,敢有反弹就杀无赦。用极少的人和血腥的手段镇压乱民。
再遣使者去往南王封地和谈,都是赵家人,万事好商量。
最后派重兵压西夏。守住国土不丢一县一地。
这道也是种办法,可赵霁依旧不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