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1 / 2)

加入书签

还小,还得读上个几年才有可能上榜。

李会书也看见了宋泊,可惜号房内不许出声,不然他可得叫一声“宋叔叔”。

县试和府试不必单独坐号,而是由知县大人坐堂监考。

等考生全都进到号房后,杨知县坐上了考官位。

杨知县一身正装,身体板正地坐在上位,见着宋泊坐与堂下,他心中一惊,宋泊去了趟京城却还能安然回来坐在堂下,可见江丞相已然接受了宋泊,如此他便得仔细瞧着他,好保住他脑袋上的乌纱帽。

眼瞅着时间差不多,杨知县亲自发了试卷,试卷可以提前翻看,等到钟声响时才可作答。

秦闻与他说过,这县试考五场,前两场简单些,并不考验考生的文笔,只要文意通顺,没有犯了忌讳就可通过。古代人很重视名讳,在考试途中遇着圣讳、庙讳、御名等一系列名讳,可得换了同音字写。

宋泊将题目在脑里转了个圈,答案立刻映在脑中。

咚——

一声长钟响,考试开始。

其余人还需在草纸上打个草稿,语句通顺了才敢写下来,而宋泊自信着,直接沾了墨就在正式答卷上写下。

第一场考基础知识,从《周易》和《中庸》中各抽了两篇,考察考生对四书五经的了解程度。

当然,并不是简单将《周易》和《中庸》翻译了就能通过,还得加上自己对书中内容的见解,这样才能得分通过第一场考试。

一个时辰稍转及逝,钟声再次响起,所有人都得停手提笔。

卷子上交后,考生要走出号房,在外面院子中等待第一场考试的结果,成绩不合格者会被刷下去,只有完成五场考试的考生,才有可能出现在县试红榜上。

李会书跑到宋泊面前说:“宋叔叔,我听爹爹说你今年下场,原来是真的!”在县府内,考生不宜太过熟络,李会书便与宋泊保持着距离,只敢说话打招呼。

一年过去,李会书长了一岁,个子也窜高不少,个子到了宋泊的胸前。刚刚在考场上他一瞧着题便大脑放空,紧张得一字也蹦不出来,直到想着宋泊也在号房内,他才冷静下来,答了卷子。四书五经的内容宋泊都与他说过,所以除去前头的紧张,他还是相信自己能通过第一场考试的。

“怎么样?可都写出来了?”宋泊问。

李会书眼里闪着光,语气中满是自信,“多亏宋叔叔,两篇内容我都答出来了!”

宋泊被李会书的拍马屁给逗笑了,他道:“你自个儿的事儿,与我有何关系?”

“若非宋叔叔拉了我一把,我现在可参加不了县试。”李会书说:“就是你的功劳。”

没有宋泊,他今年定然还在自个儿琢磨四书五经的内容,没准还会不小心听着错误的解析,误入歧途,那可是苦读再久,连第一场考试也无法通过。

一刻钟过去,公布了第一场考试的结果,考试简单,仅有几人被刷了去,考科举的人若是连基础都打不好,就别谈考更高级别的试了。

每场考试都会根据当场考试的成绩调整位置,而这目的便是让杨知县瞧清楚那些有潜力的考生。

宋泊因着第一场考试的成绩坐到了第一位,而李会书就难些,坐在尾部位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