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6(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可都在台下坐着呢!得罪人的事可不能干。

海莉认识了好几个传媒界大佬,答应给他们一笔丰厚的报酬,对方也很上道的承诺了她不少好处,心满意足地回了纽约。

又过了一周,极光资本和Novamind签约,为这家即将上市的科技公司进行资产管理。

几家财经媒体报道了此事,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标题平淡,内容更像是例行公事的公关通稿。部分记者试图采访极光资本的代表,但极光资本目前根本没有对媒体口径的发言人,遂作罢。

而媒体从公开文件中获得的信息寥寥,甚至连“资产管理”具体指什么都未搞清楚。

“管理资产?难道不是投融资顾问?”一位专栏作者在专栏中写道,语气中满是困惑,“搞不明白一家硅谷科技公司为什么需要花钱去华尔街购买这种服务,这简直像是教堂去请广告公司来教他们怎么祈祷。”

华尔街投资银行们目前还没有将极光资本视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所谓的风险资产管理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顾问咨询工作,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目前也只拿下来麦当劳这一家超大型企业,根本不足为惧。

至于接近于对冲基金运作方式的委托资金投资模式,那就是一支对冲基金,众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听说收益率不高,规模也不是那么的大——相比于ESF巅峰时期2000多亿的管理资产额,极光资本不到一百亿的体谅根本不够看。

海莉并不在乎外界怎么样评价她。

“我们的体量很快就会扩张到现在的现在的数倍。”她在会议室里对自己那十多名员工说,“你们得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承受不了压力,可以现在离开。”

当然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离开,海莉花了很多时间向员工们灌输理念,告诉他们这是一份‘伟大的事业’,在座每个人都清楚如果这份事业成功了,他们很快就能爬到整个华尔街的顶层。

建立企业文化共识,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很重要。

Novamind只是极光很小的一个项目,海莉很快就放置身后。

她已经打算再次发起两支新基金,和ESF那种大乱炖的模式不同,海莉计划对客户进行了严格的分类。

她将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严格区分开来,又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资产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分级,并据此匹配不同的基金,以减少像ESF那样出现整体性风险。

新发起的两支基金,一支是面向那些曾经在她手底下尝到过大甜头的私人客户们,投资全球大宗商品和债券市场,借用了大量ESF的原始投资组合数据,目标收益率非常高,在30%-50%之间。

另一支则非常保守,比AuroraGlobalAllocationFund(极光全球策略)还要保守得多,几乎不投资大宗商品这种高风险领域,也不投资股票,主要就是投短久期美国国债和通胀保值债券(TIPS)——这是一种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政府债券。除此之外,配置了小部分黄金和货币工具。

整支基金收益率预估只有7%-15%,放到过去在ESF谁发明了这种组合,准会被约翰兰利指着鼻子骂一天到晚就会浪费时间。

但杰奎琳菲尔普斯设计出来这支产品,很快就得到了海莉的认可,她光速批准了这支产品的建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