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5(2 / 2)

加入书签

他目光扫过案几上那卷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却又冰冷刺目的五彩圣旨,如同看着一件无关紧要的摆设。

“不要了。”

官,他当了,幼弟,他不分,舅舅,他不分。

什么都要。

他全都要!

霍彦:……,果是我阿兄,比我还能添堵。

这下,轮到卫青彻底失语了。他看着眼前这两个胆大包天、既要名位又要亲情、浑然不惧陛下的糟心外甥,只觉得一阵阵头痛欲裂,彻底无言以对。

算了,听陛下的,反正以他之尊荣,这俩小子死不了,况且他有钱,可以以金偿命。

第109章 长安有风

漠北的春天,来得迟缓而吝啬。铅灰色的天空低垂,凛冽的朔风卷过枯黄与零星新绿交织的广袤草原,发出呜咽般的嘶鸣,偶尔卷起细碎的沙砾,抽打在低矮的毡帐上。

曾经控弦数十万、令汉家天子寝食难安的匈奴王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弥漫不散的衰败气息。单于伊稚斜授首,王族争位,内耗不休。汉军统帅卫青如磐石般坐镇后方,而那位年轻的将领霍去病,更是不时如同鬼魅般率铁骑掠过草原边缘,每一次马蹄声都如同催命的鼓点,敲在残存的匈奴贵族心头。如此重压之下,这盘踞草原数百年的巨兽,终于从内部开始崩裂。一部分认为他们应投降汉朝,另一部分以匈奴单于阏氏为首的匈奴残存的贵族却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北迁!

从把刘邦困于白登山的冒顿单于开始,匈奴与汉朝已经缠斗几百年,在这期间,匈奴也陆续收留了东胡、月氏等周边部族。细算下来,草原部落统一在单于旗下已经有几百年。只是现在,这个东起辽东、西至西域的庞大游牧帝国,支离破碎。

归降与北迁的部族分歧越来越大。

匈奴地的一处毡帐。

匈奴地界本就昼短夜长,加之匈奴现今的困窘,居处采光都很将就,这一帐子匈奴贵族围着一盏油灯坐着。帐内光线昏暗,仅靠中央一盏粗陶油灯提供微弱的光明。灯芯燃烧发出噼啪轻响,跳动的火苗将围坐一圈的匈奴贵族身影扭曲地投射在粗糙的毡壁上。

空气浑浊,混杂着浓重的羊膻味、皮革气息、未散的血腥。

争论已持续了许久。一方是主张归降汉朝的“归降派”,他们声音疲惫,眼神中充满了对富庶长安的渴望和对持续战争、匮乏生活的恐惧。另一方则决意北迁,不为汉奴。

汉使张骞,身着汉家使节常服,手持象征国威的旌节,静静地坐在归降派一侧。他面容沉静,与周围那些被风霜刻满皱纹、被苦难磨砺得粗粝不堪的匈奴贵族相比,显得过于“白净”,如同蒙尘明珠落入砾石堆中,格格不入,却又异常醒目。

又一次激烈的争吵爆发,双方用急促的匈奴语各执己见,唾沫横飞。张骞不动如山,只垂眸看着手中旌节上系着的旄牛尾,就在这嘈杂声中,他敏锐的耳朵捕捉到帐外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沉稳、矫健,每一步都带着力量感。脚步声停在帐前,外面传来一片压抑着敬畏的、齐刷刷的问候声。

来了。张骞在心里道。

帐帘猛地被掀开!

一股裹挟着冰碴的朔风灌入帐内,那盏本就微弱的油灯火苗剧烈摇曳,骤然缩小如豆,帐内瞬间陷入更深的昏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所有人的争吵戛然而止,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口。

一个身影逆着帐外灰白的天光,立在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