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7(1 / 2)
长史!他平日跟着你办事便是!名正言顺!”
按理来说,霍去病作为大司马骠骑将军,秩比三公,征辟个属官,安排个试点,完全没毛病,程序上挑不出错。
霍彦被阿兄这简单粗暴又有效的法子逗笑了,连日来的阴霾仿佛被这爽朗的笑声驱散了几分。他索性死马当活马医,当即铺开素帛,提起狼毫笔,笔走龙蛇,刷刷刷写好了征辟赵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府长史的文书。霍去病端端正正、力道千钧地盖上了他那方象征着无上权柄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金印!
数日后,这份加盖着大司马金印的征辟文书,由一队精悍的骑士护送,快马加鞭,在凛冽的秋风中送达了东莱郡黄县。
赵过接了文书,对着长安方向深深一拜。他收拾好自己多年积累的几卷农书和笔记,告别乡邻,带着满心期待和一身本事,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很快,他便成了大司马骠骑将军府新任的“长史”,然后就几乎天天跟着霍彦跑了。
今天霍彦带着他去试验新开垦的荒地,明天又去察看堆肥的进度。
“大人今日又要带咱们下地!”
赵过对同僚冯昌感慨,虽然累,但干劲十足。那些新式农具,轻巧省力的曲辕犁、播种均匀的耧车、汲水灌溉的翻车,确实比老旧的直辕犁、撒播和桔槔好用太多了。更让他感动的是,他小爹给他带了点心和温好的羊奶茶,犒劳他们的辛苦。
“我小爹真好!”赵过和冯昌私下里念叨。
而霍去病用一个赵过,成功从霍彦那里“敲诈”来了上次俘获的那些匈奴贵族和缴获的牛羊财物。霍彦答应得很爽快。兄弟俩联手“销赃”,但凡有登门的,管他是豪商还是权贵,一律进霍府,按“批发价”打包带走,不要还不行!
关键是这些变卖所得的钱帛,完全不用经过桑弘羊那个老抠门的手,也无需跟国库扯皮,全部直接归入骠骑将军府的私库,由霍去病自行支配。这笔钱,足够他挨个足额发放抚恤金,还能给每个解甲归田的将士额外发一笔安家费和几石粮食。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操作,加上霍彦商行在运输和销售环节的贴省去了层层盘剥和繁琐流程,效率奇高。
霍去病不用再跟桑弘羊扯皮打擂台,心情瞬间大好,看什么都顺眼。他这段时间干啥都雷厉风行,不光给自己抢军费预算抢得风生水起,他还给霍彦也争了一点。
霍彦近来心情也好了不少。借着阿兄这位大司马的赫赫权柄,他行事顺利了许多,巧妙地绕开了刘彻的直接干预。司马迁在地方上筹建常平仓也干得热火朝天。赵过、冯昌这两个得力助手更是常伴左右,三人凑在一起,灵感碰撞,火花四溅。目前已经有两三款最实用的农具,比如轻便的曲辕犁和小型耧车,正顺着霍氏商行遍布各郡的商路,以“租借试用”的方式,悄悄流向急需的农户手中。
霍彦的《汉青年》农学板块更是有模有样,江公不耐烦这些俗务,那些个博士现在听夏侯始昌的,夏侯始昌是谁的人?
霍彦得意的很,夏侯是我的人。
夏侯始昌听了霍彦描绘的愿景,要编一本前所未有的农书,汇集天下农技精华,指导百姓精耕细作,让大汉再无饥馑之忧顿时热血沸腾,深感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他立刻应下霍彦所请,亲自带着一帮年轻学子,卷起裤腿,深入长安郊外的田垄阡陌,走街串巷去拜访经验丰富的老农。学子们恭敬地请教,认真地用刀笔在简牍上记下笔记,回去后再整理成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文章。
霍彦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时常向大司农署里那些皓首穷经、一辈子研究农桑的老博士们虚心请教。他不嫌脏不嫌累,亲自下田,甚至兴致勃勃地跟赵过他们一起研究如何堆沤高效肥料,那股认真劲儿,心疼得桑弘羊直叫乖乖。
如果说卫青是随他们耍的爹,桑弘羊,主父偃配着东方朔就是溺爱孩子的慈母,他仨轮番上阵,苦口婆心,“阿言,这些粗活让下面的人去干就行了!”
“你这细皮嫩肉的,万一磕着碰着如何是好?”
“快上来,尝尝新进的蜜饯果子!”
霍彦要听,霍彦就不是霍彦。
这天,风和日丽,正是测试新改良翻车汲水效率的好日子。霍彦又带着赵过、冯昌几个,挽起袖子,在长安郊外一处试验田边的河渠旁测试。水车吱呀呀地转动,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断地被提上岸,流入干涸的沟垄,引得附近的农人好奇围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