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8(1 / 2)

加入书签

,毕竟长兄怀,心中感觉暖暖的,不过他们也没,看来“荣国公府”才是关键,三人皆是若有所思。

贾攸三人面面相觑,贾敬和贾啟将目光投向了大哥贾攸,在二人希冀的目光下,贾攸也不含糊,朝着襄宁长公主问询起来:“母亲,究竟发生了何事?让您如此慌忙!”

襄宁长公主看了看三个儿子,叹了叹气:“唉!这事还要从贾政之妻王氏有孕说起,昨日正是她生产的日子。她可是有福气着呢,昨日生了个哥儿。”说完到底有些气不过,语气不善的道:“含玉而生的哥儿,这种天大的福气,一般人可承受不住。若是聪明人也就罢了,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可偏偏王氏一向蠢笨,竟恨不得昭告天下,如今怕是京中都知晓了。”

贾攸三人听着母亲的话,脸色看上去是一个比一个黑,这种事还大肆弘扬,伴随着含玉而生这种吉兆出世的男子,无一不是帝王豪杰,可偏偏这孩子没有投生在帝王家,反而来到了贾家,结果可想而知……

贾啟跟贾政可没什么交情,因此毫无顾忌的吐槽道:“这哪是什么吉兆啊,这是催命符!这王氏跟贾家是什么仇什么怨,这么坑我们,这可真是。”

贾攸贾敬顾忌着身份没有抱怨,可是看他们对贾啟的话未曾反驳,也能看出他们的态度。他们对王氏,甚至是对荣国公府都是有意见的。同族之间还未出五服,照理来说应该相互扶持的,可是荣国公府自从堂叔贾代善去世后,一直在捅篓子,他们宁国公府只能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要不是他们亲娘是长公主,皇帝是他们亲舅舅,他们哪还有如今的日子,只怕早就被荣国公府拖垮了。可哪怕如此,他们也带不动了,他们也是人,也会累,会厌倦,他们对帮着荣国公府收拾烂摊子的行为非常有意见,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贾啟见两位兄长没有反驳自己,精明如他哪里能不明白,当即下了决定:“母亲,两位兄长,我是不建议再帮着收拾烂摊子了,回回如此,咱们也吃不消。荣国公府闯的祸,就该由他们自己来承担,顶多是看在亲戚的份上,说上两句好话,已经是极限了。”

贾敬哪怕有心帮贾赦一把,可也有心无力。他也是熟读史书的人,自然知晓轻重,这事放到任何一个皇帝面前,那都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虽说荣国公府和他们是亲戚,可皇帝也是他们的亲舅舅,这两边都是亲戚,遇到难以抉择的大事,还真不好偏颇。只能默默不语,想要看看兄长和母亲的态度再做决定。

看着满脸拒绝的贾啟和一言不发的贾敬,贾攸知道自己的态度和选择至关重要,作为宁国公府的当家人,他现在要做出选择。

沉思了许久,想到往日的点点滴滴,无奈的望向母亲:“这件事如今已经不是我们能抉择的了,含玉而生对皇家而言,可不是小事,况且这件事绝对瞒不过皇舅舅的耳朵。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带着那块玉去请罪,至于皇舅舅如何发落,只能听天由命了。”

贾攸的话不无道理,襄宁长公主虽然可以直接去求情,可这件事贾家到底是要表现出认罪的态度来的。以后的宁国公府是要靠着他们兄弟支撑着,这才是襄宁长公主此番行事的意义,她也想听听几个儿子的看法,借此来探探底。

“老大的话没错,老三的话也不无道理,至于老二,你现在是个什么想法”襄宁长公主朝着次子贾敬发问,想要逼出他的想法来。

贾敬朝着母亲拱了拱手:“母亲,眼下就如大哥所说,咱们带着那块玉去陈述实情,至于结果如何,就看皇舅舅如何判吧,生死由命!”

第96章

陆续听完三个儿子的意见,襄宁长公主心中也有了数,如今贾攸兄弟三人都是同样的看法,原本心中的担忧都统统化为了飞灰。既然意见一致,那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当即顺从的道:“既然你们兄弟三个都是这般想的,那就随你们的心意,就这么办吧。”说完抬头望了望窗外,天色已经不早了,宫门也差不多已经落了锁,襄宁长公主转头看向贾攸三人:“今日天色已晚,不便再去宫里,那便等明日吧,你们三兄弟一起,带着那块玉去给皇兄瞧一瞧,一切都听皇兄的处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