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5(2 / 2)
这日学完对账,黛玉见李纨神色疲惫,便命紫鹃沏了参茶奉上。
"大嫂子辛苦了。"黛玉轻声道,"既要教导我们,又要照顾兰儿。"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ī?????????n?????????????????则?为?屾?寨?佔?点
提到贾兰,李纨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兰儿懂事,自已读书用功,倒不用我多操心。"
黛玉想起那个总在廊下读书的瘦小身影,忽然有了主意。次日清晨,她亲自捧着几册手抄本来到李纨院中。
"这是我父亲批注过的《论语》和《孟子》,"黛玉将书递给惊喜的李纨,"我连夜抄了副本,送给兰儿。父亲批注浅显易懂,或许对兰儿有益。"
李纨接过书册,见字迹工整清秀,墨香犹新,显然是黛玉熬了一夜抄就。翻开内页,林如海的批注果然精辟独到,句句切中要害。
"这...这太贵重了..."李纨声音哽咽,贾兰也红了眼眶,跪下就要磕头。
黛玉连忙扶起:"兰儿快起来。父亲常说学问要与人分享才有价值,这些书在书房也是蒙尘,不如让兰儿读了,父亲也会欣慰的。"
李纨拭泪道:"妹妹大恩,我们母子没齿难忘。"
自那日后,李纨教得更加用心,常与黛玉讨论治家之道。黛玉则将所学默默记在心中,偶尔提出见解,连李纨也惊讶她的悟性。而贾兰得了林如海的批注,学业大有长进,对这位表姑姑更是敬爱有加。
一日傍晚,黛玉独坐窗前,看着院中那株梅树已抽出新枝。她忽然明白,襄宁长公主当日的刁难,竟阴差阳错给了她展翅的机会。而李纨母子的真挚情谊,更让她在这深宅大院中感受到难得的温暖。
"姑娘笑什么?"紫鹃好奇地问。
黛玉轻抚桌上的账本,嘴角微扬:"我在想,父亲若知道我学会了这些,定会欢喜。"
窗外,暮色四合,一轮新月悄然升起,清辉洒在黛玉新居的匾额上——那"潇湘馆"三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雅。
贾玥在送走荣府众人后,陪在祖母襄宁长公主身边,对祖母今日的仗义执言,频频夸赞。
襄宁长公主半搂着身旁的孙女,高兴极了。
等到夜间,只有素梅姑姑守在襄宁长公主跟前。
“主子,奴婢记得以前敏姑娘还在时,荣府老太太可是请了宫里的嬷嬷专门教导,身边一应的丫鬟都配齐了,看着架势十足的模样。如今怎么?”
素梅姑姑瞧着荣府老太太对女儿和孙女截然不同的态度,很是疑惑。
襄宁长公主对此心中了然,“不是小辈们的问题,是史氏自已的想法变了。”
襄宁长公主面露讽刺,“贾敏那时候与宫里皇子年龄相仿,又是荣国公府的嫡女,史氏对她的教养是奔着皇子正妃去的。如今荣国公府比不上以前,皇子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