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0(1 / 2)

加入书签

襄宁长公主轻哼一声:"礼数倒是周到。东西收下了?"

"按您的吩咐,大太太让管家收下了,只说您今日在礼佛,不见外客。改日再请薛太太过府说话。"素梅姑姑顿了顿,"那薛家送来的礼物颇为贵重,有上等的云锦六匹,南海珍珠两串,百年人参两支,翡翠摆件一对,还有几匣子时新果子。"

"哼,皇商之家,出手倒是阔绰。"襄宁长公主将佛珠放在一旁的小几上,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听说那薛家长子在金陵闹出了人命官司?"

素梅姑姑面露难色:"外头确实有这样的传言。奴婢安排人去打听了,说是为了争买一个丫头,失手打死了人。不过薛家财大势大,花钱去摆平了,薛家太太怕薛家大爷再闹出事端来,举家来京中避风头。"

襄宁长公主眉头紧锁:"如此莽撞放肆之人,想来薛家教养不过如此,这等人也配见本宫?"她放下茶盏,声音严厉起来,"去告诉底下的人,尤其是玥儿房里的,离那薛家人远些,最好隔着些玥儿和薛家人相处。还有敏仪那里,让她叮嘱几个姑娘,多注意着些,别打耗子伤了玉瓶,带累了女儿家的名声。"

"是,奴婢这就去吩咐。"素梅姑姑正要退下,又被襄宁长公主叫住。

"等等,玥儿这几日在做什么?"

"大姑娘这几日都在小佛堂抄经,很少出门。"

襄宁长公主点点头:"这孩子性子静,除了好奇心重了些,倒也省心。你去告诉她,就说本宫说的,近日不要往荣府那边去,若有人问起,就说身子不爽利。"

素梅姑姑领命而去,襄宁长公主重新拿起佛珠,却再也静不下心来。她望向窗外,荣国公府的方向隐约可见几处飞檐。两府虽是一家,但自从老国公去世后,关系已大不如前。如今薛家这等人家进了荣府的门,更让她心生警惕。

与此同时,宁府三房的院里,三太太沈氏正焦急地来回踱步。她身着淡青色家常袄裙,发间只簪一支素银簪子,面容清秀却带着几分憔悴。

"太太,您先坐下歇歇吧,这么走来走去,看得奴婢眼都花了。"贴身丫鬟木兰端来一盏菊花茶,轻声劝道。

沈氏接过茶盏却不喝,只是紧紧攥着:"你刚才说,那薛家是因为打死了人才来京里避难的?"

木兰点点头:"外头都这么传。说薛家大爷在金陵仗着家中有钱有势,横行霸道惯了,这次闹出人命,虽然花钱了事,但到底名声坏了,这才举家上京,说是送小姐待选,实则是避风头。"

沈氏的手微微发抖,茶盏里的水溅出几滴,烫红了她的手背也浑然不觉:"这可如何是好!黛玉那孩子如今寄居在荣府,与那薛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她忽然放下茶盏,快步走到窗前,望向荣府的方向:"不行,我得想个法子。黛玉身子弱,又是个心思重的,若被那薛家人冲撞了..."

"太太别急,"木兰连忙安慰,"林姑娘有荣府老太太照看着呢,再说琏二奶奶那里您也安排了,不会让人欺负了林姑娘去。"

"那位老太太?"沈氏苦笑一声,"她自己还都不上心,哪能指望别人呢!"她突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木兰,去准备一下,让人把京郊的温泉庄子收拾好。"

"太太这是..."

"我在京郊有处陪嫁的温泉庄子,清净得很,最适合散心。我要去婆母处报备一声,接黛玉去住些日子。"沈氏说着起身往静康院去。

木兰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一言不发的跟着太太。她知道太太对林姑娘视如己出,自从林姑娘进府,太太就时常送些亲手做的衣裳吃食过去,只是碍于身份不好太过亲近。

沈氏想起去年见到黛玉时的情景——那孩子瘦弱得像株随时会被风吹折的嫩竹,一双含愁带怯的眼睛。如今薛家这等人家进了荣府,她怎能放心? 网?址?f?a?布?y?e?ǐ????????é?n?2???Ⅱ??????c?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