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1 / 2)
黛玉摇头:"这是三房家事,我如何她望向窗外,"我有些样的人。"
紫鹃笑道:"姑娘若想见,改日五奶奶虽不常出门,跟前问安的。"
正说着,忽听外面了。"
黛玉忙整理神色,迎了出去。沈氏已恢复了平日的从容,手里拿着一卷佛经,见黛玉便笑道:"玉儿来得正好,我刚得了上好的龙井,咱们一起吃茶。"
黛玉观察沈氏神色,见她眉间愁云未散,却强作欢颜,乖巧地应了,随沈氏到花厅吃茶,绝
茶过三巡,沈氏忽然道:"玉儿觉得我这院子如何?"
黛玉微笑:"清幽雅致,我很喜欢。"
沈氏点点头:"你既喜欢,不如多住些时日,也好多陪陪我。荣国公府那边暂且不着急回去,这次有你伯外祖母发话,你且安心住着。"她顿了顿,"我与你投缘,有你陪着,心里也畅快些。"
黛玉心中一动,隐约觉得沈氏话中有话,便柔声道:"只要三舅母不嫌我聒噪,我自然愿意多陪您。"
沈氏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说了些家常,便称乏了要去歇息。黛玉送她回房,路上沈氏忽然驻足,望着池中残荷,幽幽道:"这荷花谢了,来年还会再开。人若错过了时节,就再难有第二次机会了。"
黛玉不解其意,只当沈氏感叹年华老去,便安慰道:"三舅母风采依旧,何必说这样的话?"
沈氏笑笑,不再多言。
当晚,黛玉辗转难眠,索性起身到窗前观月。明月堂前的池塘映着满天星斗,微风拂过,泛起细碎银光。她想起白日里听闻的种种,思绪万千。
西宁郡主...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翌日清晨,黛玉早早起来,特意梳妆打扮,想着或许能遇见来请安的西宁郡主。然而直到午时,也不见西宁郡主踪影。问起丫鬟,才知西宁郡主染了风寒,这几日都不便出门。
黛玉有些失望,又觉得自己这念头来得莫名。她与西宁郡主素无交情,为何突然这般想见她?
正思索间,紫鹃匆匆进来:"姑娘,三太太命人备了车,要去城外上香。"
黛玉讶异:"今日并非初一十五,为何突然要去上香?"
紫鹃神秘地眨眨眼:"听说同去的还有沈家旁支的一位小姐。"
黛玉顿时明白了——这怕是为琤表哥相看妾室。她犹豫片刻,决定装作不知,只道:"我有些头疼,就不去了,你替我向三舅母告个罪。"
紫鹃会意,自去回话。黛玉独坐房中,心绪复杂。她本不该过问这等事,可想到西宁郡主的处境,又觉不忍。
午后,黛玉带着一本诗集到园中散步,不知不觉走到一处僻静的凉亭。亭边种着几株白菊,开得正好。她正赏花,忽听亭后传来轻微的咳嗽声。
绕过假山,黛玉看见一个素衣女子独坐石凳,面前摊着一本书。女子闻声抬头,两人四目相对,皆是一怔。
那女子约莫二十出头,面色苍白如纸,眉目却极清秀,一双眼如秋水般澄澈。她见黛玉,忙要起身,却又忍不住咳嗽起来。
黛玉认出这正是西宁郡主,连忙上前:"五嫂嫂多保重身体。"
西宁郡主勉强止住咳,轻声道:"是林姑娘吧?常听太太提起你。"
黛玉没想到西宁郡主认得自己,有些意外:"五嫂嫂知道我?"
西宁郡主微笑:"荣国公府的才女,谁人不知?"她指了指身旁的位置,"坐吧,我正读诗,遇到几处不解,不知可否请教?"
黛玉见她手中拿的竟是《李义山诗集》,与自己今日所带相同,顿生亲近之感,便坐下与她讨论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