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 102我不寻机缘,机缘来寻我(2 / 2)

加入书签

感谢这次欧阳树的慷慨。

等八月底的夜市,他除了要拿下那本《惊龙》之外,便有心针对自身薄弱处,尝试寻觅购置一些宝物,将来以备不时之需辅助自身。

眼下,徐永生便继续自己生活和修行,只每晚临睡前检查一下神兵图的变化,比对一下对方的行程进展。

直到神兵图光辉闪烁越来越剧烈,对方离自己越来越近。

徐永生仍然没有主动迎出去,只继续耐心等待,到了第二天白天也多关注神兵图变化。

这一日午后,给义塾里童子们宣布下课后,徐永生观察神兵图,感应到对方已经来到东都城内。

他终于动身,向对方迎过去。

随着双方渐渐靠近,乃至于感应到对方已经进了一处里坊,徐永生当即心中有底:

来者,并非途经东都,其目的地正是在这里。

徐永生从另一个方向的坊门,径自步入这处里坊。

他大约分辨方向,远远望着里坊内远处有一座安国观,心中不禁微动。

徐永生从安国观外经过,就见一列车队,有人正从马车上下来,乃是个身着羽衣星冠的中年道人。

其身旁一众道士,此刻正从车队里拆卸行李,往安国观中搬运。

其中几人口音,听来正是巴蜀那边无疑。

徐永生和其他路边民众一样,目光好奇,光明正大从道士们的众多行李上扫过。

参考先前《蜀中圣水志》和《赤城王图》的经验,徐永生猜测这次可能也是书画。

只是不知这些道人是否知道其中奥秘,还是只当做寻常道经携带,方便众人来到东都后,手边仍然随时有道书可供翻阅。

听周围有人提及,来者是一位名叫秦池东的道家高人。

徐永生虽然光明正大扫了两眼,但脚步并未停下,转回头目视前方,便径自离去。

回到学宫,徐永生大大方方去见王阐:

「先生,我刚才在外面街上,看见有一位道长,带着些道童携不少行李新抵达东都,听口音是巴蜀那边的……」

光是如此,专门询问,自然显得突兀,但徐永生有他的原因:

「听别人称呼那位道长姓秦名池东,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与皇室贵胄有关?」

除了女帝临朝时期,大乾皇朝一直道在佛先,尤其道门主要走高层路线,乃至于不少秦氏皇族都有在道门修行,故此徐永生好奇,分所应当。

果然,王阐言道:「嗯,我之前有耳闻,秦池东秦道长也确实跟皇室沾边,不过是皇族远支……若非如此,反倒说不定了。」

徐永生明白王阐意思。

女帝临朝期间,曾大肆屠戮旁支大乾秦氏皇族,只有最中央的嫡支和已经极为疏远的远支方才有人幸存。

秦道长及其长辈,如果不是血裔关系距离中枢太远,恐怕还未必能躲过女帝治下的屠刀。

不过,王阐早先已经知道秦池东要要来东都,听其语气并非私交,而是出于公事。

「道门南宗,终于又有宗师层次的高功长老来东都了。」

王阐简单介绍道:「秦道长所学,也算是道门南宗传承,不过他常年在巴蜀自己建道观修行,平日里同北宗一些长老私交不错,这次可能是应邀前来,居中调解道门两宗的长老高层。」

徐永生若有所思:「去年千秋节大乱过去一年时间了,道门南宗虽然没有抓到时玉河,但一直非常下力气,天子迁怒之意渐渐消了,道门南宗有心重新舒张,东都这里是重中之重……」

王阐颔首:「正是如此,正常而言,已经占尽优势的北宗连谈都不会谈,眼下之所以态度软化,想来还有旁的原因。」

存在共同的敌人,佛门……徐永生心底帮王阐将后面半句话补全。

从王阐这边得到消息,徐永生没有进一步动作,先安心等候。

按照秦池东的来意,他短时间内不会离开东都。

徐永生脑海中神兵图的指引,也始终指向安国观。

过了几天,学宫这边受邀请者,不只那位出身道门北宗的新任崇玄学博士,还有其他六学中很多人。

王阐甚至还问了问徐永生有无兴趣前往。

这次由道门南宗长老召开的盛会,设置在东都内另一座宏大道观鹿林观,而非安国观。

那里,是重新来东都的道门南宗长老当前休憩的地方。

徐永生闻讯,自然是婉拒。

而等到宴会召开的那一天到来,徐永生夜里悄然换了衣服,戴上自己的玄黑方相面具,前往安国观。

果然,这里除了安国观原先的道人丶道童外,只有随秦池东来此的少数几个道童。

身为道门武魁的秦池东本人不在,也去鹿林观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