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虹桥之愿 复合法阵 地效飞行器(1 / 2)

加入书签

第225章 虹桥之愿 复合法阵 地效飞行器

灵能的职业者运用,只是陈默给老家输送的物资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环。

很多足以造成天翻地覆改变的技术,如今在实验室都已经成型,剩下主要的考量,就是成本问题和匹配度问题。

比如,用「超级法师之手」组合魔法阵列约束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经过了前后十三个版本的叠代,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唯一的麻烦是,魔法阵需要消耗法力灵晶。

等于说虽然发电原料已经不怎麽花钱了,但是灵晶在蓝星,可是比黄金价值还要高的东西,关键是,这玩意完全依赖于陈默从繁星世界的输送。

这太不可控了。

东夏技术部门的案头上,意外情况预案都做了不知道几百份。

所以,技术成熟归成熟,暂时还是用不了,东夏的整体方案安排是,除非能够在蓝星东夏本土建立起灵晶孵化生产基地,否则,这就只能是一个备用技术。

而基于和上述原因类似的情况,繁星世界输送过来的大量目前还依赖于特殊材料丶特殊能源丶特殊环境的新技术,都成了东夏库中那看起来高端而华丽,却不知什麽时候才能真正投入应用的技术储备。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繁星关联技术都是这样。

比如,由【慈航】工程处领衔,动员了超过上百个实验室和研究所的【7101】项目。

这个技术的起始,源自于当年陈默在逃难过程中,惊鸿一瞥看见的那座,位于水晶之河上的虹石大桥。

一座横跨超过三公里,却不见一根桥墩和拉索的巨型拱桥。

建筑学,或者说魔法建筑学的奇迹!

从那一天开始,这个画面就一直在陈默脑中萦绕不去,他始终致力于搞清楚这个建造的原理,以至于直到瀚海领的佣兵行会开放时,设置在前列置顶的任务中,就有这麽一项——【提供虹石大桥的魔法建造技术】。

有些熟悉陈默过往的人说,那是因为领主深深怀念中流击水丶亦师亦友的佩文队长,总之吧,领主对那座桥的执念,领地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在这个没有网际网路检索的繁星世界,想要搞清楚一个奇观的技术来源,谈何容易,事情就这麽一直耽搁了下来。

直到魔法学会的安东尼大师成为瀚海领的首席技术指导,蓝星外籍院士。

安东尼·海里克大师是搞灵能研究的,巨型建筑和超级奇观这一块,并不在他的研究领域之内,但是既然受了瀚海的嘉奖,领了勋章丶荣誉和资金支持,那老头自然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给予回馈。

其中就包括向瀚海领的图书室,出借了老头收藏的大量魔法学会期刊——《奥术源流》。

瀚海领的图书室,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蓝星东夏驻繁星世界资料采集所,这里长期大量收取来自繁星各地的文字材料,或者是口口相传的音视频资料,每隔一段时间向东夏输送一次。

海量的《奥术源流》中的论文,成为了东夏科研部门研究繁星魔法技术的最佳途径,而在十二年前的一份《奥术源流》中,负责拍摄记录的图书馆人员发现了关于虹石大桥的蛛丝马迹。

他们立即上报给了陈默。

在这篇来自魔法学会霜岚分会的文献中,阐述了虹石大桥的基本构造原理。

这是一套双重复合法阵,其中铭刻于大桥主体结构的核心节点之上的,被称为「安珀力场之锚」,通过灵能进行「稳定」和「联接」,将桥体的存在牢牢结合成一体,最大程度上抵消重力带来的形变和位移倾向。

就如同用积木搭起一座城堡,施加上「安珀力场之锚」后,提着城堡顶端的一块积木,就可以将这座本应散做一团的积木城堡整个拎起来。

有意思的是,魔法师们似乎早就意识到了建筑在不同温度之下的形变问题,「安珀力场之锚」使用的是柔性「联接」而非刚性「联接」。

而另一个技术,叫做「瑟尔水元素承托」法阵,也被称之为「流波之握」。

这个法阵激活之后,灵能魔法法则将均匀的施加于桥梁之下,通过从河流中丰沛的水元素环境汲取能量,从而实现一种近似于浮力一样的托举效果。

使虹石大桥没有桥墩,却能始终保持强大的支撑力。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特地注明,「瑟尔水元素承托」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瑟尔火元素承托」。

作者瑟尔法师认为,自然界的主流元素之中,水元素与火元素是基础元素中最为「灵动活跃」和「富有张力」的两种。

土元素过于「惰性」和「凝滞」,风元素则过于「分散」和「不定」!而火元素代表着极致的「膨胀」与「升腾」之力,而水元素有内在的「排挤」与「托举」特性。

使用特定法阵激活并引导这些力量,就能实现与重力的对抗。

根据魔法学会论文的惯例,理论剖析的非常清楚,却没有关于这法阵该如何构建的内容,要想应用,那就得找相关法师花钱采买。

不过既然已经找到了正主,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陈默请安东尼大师出面牵线搭桥,在答应了老头一系列条件之后,老头用自己的某些技术,加上瀚海领提供的大量金钱,灵晶和魔法材料,最终换来了这一套双重复合法阵的构筑方法。

东夏的灵能研究院如获至宝,立刻展开了复现和分析,前后花了接近半年时间,完全吃透了这套技术,并组装出了东夏自己的复合法阵。

嗯,法阵从材料到技术都实现了完全国产化,灵晶还是得繁星提供。

这套法阵技术能用来干什麽?继续河流上架桥,或者应用于海上钻井平台?

没必要啊,东夏自己的技术水平完全够用,何必搞出一个需要消耗灵晶的大桥来?

就在这项技术眼看着就要成为又一项「储备技术」的时候,参与了项目的北方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地效翼飞行器上去?」

所谓的地效翼飞行器,也可以称之为水上飞机,就是利用飞行器低高度飞行时,机翼诱导阻力减少丶升阻比显着增加的特点,大幅节约飞行动力,获得更高的载荷和更大的航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方双头鹰帝国在上一个红色时代的巨制,大名鼎鼎的「里海怪物」。

一架上百米长度的,需要贴着水面飞的大飞机!

而这玩意最终没能得到大规模应用,和它的定位有些尴尬不无关系,速度快,但快不过飞机,载重大,但大不过战舰;容易受气象条件影响,海浪稍微大一点就难以使用;只能贴水面飞行受限明显,一旦出事故就是重大事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