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国卖(1 / 2)

加入书签

第156章 国卖

船队缓缓驶入临城港口,在栈桥前停稳下锚。

码头旁的乐班立刻奏起乐来,等笙瑟鼓一应俱全,只是旋律荒腔走板,根本分辨不出是什麽雅乐。

「撤伞!」

一瞬间,几十顶绸边大罗伞被迅速翻转丶撤开,让毒辣日光抛洒在一片煊赫的朱紫之间。

站在码头最前列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南越国丞相吕嘉的胞弟,南越国爱丶两州督令吕名,

南越国中军权最多的将领,那一声「撤伞」即出自他之口。

站在他身边的则是南越国中尉任寿。

当初五十万秦军进入岭南之时,带队的统帅叫任嚣,彼时赵佗只是其魔下一名副将,任嚣扫平百越部落,创建了岭南三郡,又平地建起一座番禺大城,号称「东南一尉」。

中原大乱之时,任嚣酝酿着割据岭南,事尚未成,便中途病亡,临死之际,委托赵佗代行政事,这才有了后面的赵佗建立南越国之事。

从法理上来说,第一任南越王本该是任嚣或其子嗣,但任嚣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一死,任氏后人中无人能斗过赵佗的,与其坐等别人来斩草除根,不如早早托孤让位,以求阖族平安。

赵佗登临南越王位之后,信守了承诺,对任家后人优容以待,在番禺城旁划了一片膏之地供其繁衍生息,另许任氏一族世袭「中尉」一职,主管南越国都京畿治安丶纠察。

堪称礼尊隆养。

任氏家族颇知进退,担任南越国中尉的族人对职务内容根本不在乎,整日随侍在赵佗丶赵味左右,南越国两代君王常常训斥,但任谁都看得出来,赵氏一族对任氏一族非常满意,甚至引以为心腹。

能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提前输诚,伏低做小,以换取最好的结果,任家人的聪明,一脉相传两人皆是南越国的老臣丶重臣,在赵婴齐未从长安城回归前,可以说是番禺城的两尊山岳之镇。

至于说丞相吕嘉,那是南越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无人能比,也无有比较。

在他们身后,则是十几排南越国丶番禺城诸部衙署的大员,放眼望去,一片雉尾金蝉丶云凤锦绶,视野里充塞着诸多贵色,令人眼花缭乱。

不逊色汉地之华。

这倒也正常,毕竟这里面不少人都是秦军之后,自然懂得如何摄人心魄丶彰显身份尊贵,衣裳,是不二之选。

「话是拦路虎,衣服是疹人的毛」,不外如是。

张次公先将副手下船,出示文书,吕名慢条斯理地查验起来,好似生怕是冒牌货,乡梓情燥,

赵婴齐却等不及了,直接走下了船。

「吕将军。」

「任叔。」

赵婴齐激动地招呼道。

任寿站在烈日下耐心等了好一会儿了,见王太子安全回归,立马就迎了上去。

吕名眉头一皱,把文书交还,抬眼间,望着从船上走下的穆氏丶赵兴,以及张次公和众汉家将土,脸色微变,右手按住了剑鞘。

近百年来,汉军首次抵达番禺城,

以王太子护卫的名义。

在这热闹的寒暄声中,任寿引着王太子丶众人来到城门前,准备开门入城。

见张次公和汉家将士就要随同入城,吕名再也忍不住了,「汉将,吾王已经回到都城,无需再行护送,请回。」

不必赵婴齐开口,张次公便拿出了使节文书,没有任何表情,「我是汉使,这些人是我的随从,只是,多了点。」

一根节出现。

张次公的身份,正式从汉家校尉转变为大汉使节,所有将士都是使节团的一员。

吕名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望着文书丶节,冷声道:「我南越从未得到大汉出使的知会或告知,汉使的身份,恐怕不能得到承认。」

「上国使节出使下邦,现在就是知会和告知。」

张次公不咸不淡道。

这个「下邦」,是大汉朝廷对南越丶闽越丶东瓯等邻国的统称,多少带着点贬义。

吕名闻言大怒,「锵」的一声拔出长剑:「狂妄!我南越武王年高德勋,为大汉朝廷藩守南疆近百年,世袭罔替,功劳丶苦劳无数,得大汉数主夸耀,为『王国」,倘尔使一刘氏宗王之国,也敢如此放肆?」

「宗王之国,自是不敢。」

「那这是在欺我南越无人?」

剑尖如迅雷一般伸出,在张次公的脖颈半寸前停住。

张次公却是一笑,往前挪了挪,剑尖微微刺入脖颈,鲜血渗出,「是又如何?」

两千随行将士齐齐拔出刀剑,吓得南越卫士跟着都拔出了刀剑,队形逐渐合拢了些,把国中高官团团围住,防止不可测的事情发生。

雾时间,现场剑拔弩张,只有那个不知道什麽腔什麽调的乐班在旁兀自鼓吹着不知道什麽名字的雅乐。

突然的变化,也吓了正在和任寿交谈国中事情的赵婴齐一条,连忙走了过来,开口道:「汉使的身份,汉皇太子在长安城时就告知了我,吕将军,难道我不能受使吗?亦或是在怪罪我自作主张?」

「臣不敢,太子将成大酋,当然能够受使———」」

「那就把剑放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