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九章 龙归(1 / 2)

加入书签

第209章 龙归

孟秋之秋,一死一生。

宣室殿上。

参政议政王大臣和中外两朝公卿大夫丶列侯亲贵丶宗室大臣为之默然。

南阳龙子顺利降生,这没有什麽好说的,甘泉离宫蛟龙之死,医者写的很详细,王公大臣也看的很认真。

齐王刘阔从生病,到发病,再到病亡,几乎所有过程都予以记载,包括死因,也予以了论断,「惊悸而死」。

陛下丶上君之争,博弈在方方面面,执政和权谋是一方面,国储之位和外戚能力是另一方面。

在朝廷内外,始终流传着一个传言,齐王丶燕王丶广陵王三王获封之时,陛下曾对齐王母,即王夫人有言,「太子运好丶城深丶杀重,皆夺天地造化,必当难寿,尔当勉励之」。

而陛下退守甘泉离宫后,长安之夜发生,上君使燕王丶广陵王消失于人前,陛下不得不入野南巡,病重的王夫人和照顾老母的齐王殿下没有跟随而去。

这桩桩件件的事,早就超过了年幼无知却多惊多俱的稚童心理承受能力,况且,稚童本就体弱,就在病母榻侧,容易染疾,一来二去,王夫人病稍好,刘闳便病重了,未几日,便天折了。

王公大臣们不知道上君对死去王弟的具体态度,就不知道该上疏如何治丧,索性默哀当场8

御座之上,刘据看着甘泉离宫方面的呈文,心里既没有喜,也没有悲,更对稚童的兄弟们没有恶。

燕王丶广陵王是被他从人前消失的,但两兄弟依然好好活着,甚至其母李姬主动请奏,要去陪伴照顾他们,刘据都同意了。

有母亲照顾,衣食无忧,这和身处皇宫没有什麽差别,甚至比皇宫还要好。

刘据剥夺的,唯有他们见到父皇的权力,但按照大汉藩封制度,获封为王后,刘旦丶

刘背就该前往燕地丶广陵地就藩,除少数诏见外不能入京,也没见到父皇的可能,再有,以父皇恶劣的性格,想不想见他们还是一回事。

至于这齐王刘闳,在父皇南巡后,甘泉离宫俨然成了事实上的「齐王宫」,一切用度,朝廷都以王者用度供给,不会任何缺少,刘据也从来没有因为流言语下手暗害。

对此,刘据没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痛惜,更多的是「齐王不该生在帝王家」的感慨,或许,换于寻常民家可以健健康康长大成人。

「宗正卿。」

「臣在。」刘辟强出班躬立。

「赐金缕玉衣,停殡五日,三月春发之后,以诸侯王礼入葬。」刘据望着他说道。

金缕玉衣是大汉皇帝及诸侯王死后使用的最高规格服,以金丝编缀玉片制成,形如人体,又称「玉匣」或「玉」。

金缕玉衣外观与人体一致,由头罩丶上衣丶袖筒丶手套丶裤筒丶脚套等部分组成,各部位独立制作后以金丝编缀。

头部设眼盖丶鼻塞丶耳塞丶口含,下腹部配有生殖器罩盒与肛门塞,均为玉制,玉衣胸前与背后置有十八块玉璧,颈部常佩玛瑙珠串,腰部系玉带钩,整体形制仿古代铠甲,结构严密,贴合身形。

玉为「山岳精英」,塞入九窍可防精气之泄,以期尸骨不腐。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千百年后,尸骨不存,金玉仍在,奢华又无用,但刘据不至于在死人身上扣扣搜搜,落人口实。

《礼记·王制》:「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其中,「殡」指的是停止葬礼,意味着停放尸体的时间,而「七月而葬」则意味着天子去世后,灵枢需要安放七个月才能入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