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章 徙陵(1 / 2)

加入书签

第220章 徙陵

请陛下退位!

这是何等的气魄。

又是何等的罪孽。

为人臣者,做出这样的事,绝非君主眼中的忠臣,公孙弘死后,被后世之君挖坟掘墓丶挫骨扬灰都不是什麽意外的事。

「老相国百年之后,是想陪陵?」卫青望着公孙弘,复杂道。

以公孙弘之「罪」,惟有附葬帝陵,才能在死后安宁。

公孙弘摇摇头,笑道:「陛下之罪在我之上,陪陵,不知是臣子的我保,还是君父的陛下保我?」

身后之名,交由后人评说,他不知道是好是坏,或许时好时坏,可以肯定的是,后世权臣皆要诵他之名。

至于陪陵?

如若大汉江山社稷有变,宗庙陵寝危在旦夕,公孙弘十分确定,陛下的茂陵绝对会是首个被挖开的,这就是口碑!

「寡人登基以后,第一件事便是修建帝陵,老相国不妨先入其中等待,尔后我们再来。」刘据开口道。

从古至今,君主之家有条扫兴的祖训,上位登基先修陵。

以当今陛下为例,在即位的次年,也就是建元二年,便开始在长安城西四十馀里的槐里县茂乡为自己营建寿陵,今下及后称「茂陵」。

到今已有二十载,依然没有修建完毕,期间动用民力数十方丶物力数十兆,「金钱财物丶鸟兽鱼鳖丶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瘙藏之」,是大汉「五陵之冠」,甚至可能是「汉陵之冠」。

这便是华夏传统生死观念,「事死如生」。

世人普遍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并且需要生前所拥有的一切。

帝王作为人间至尊,其在幽冥世界的居所与排场,自然要与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匹配。

秦始皇陵,正是这种观念最极致的升华体现。

父皇同样深受这种思想影响,不仅追求长生不老,对身后的永恒居所同样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期望。

茂陵的规划远超一般帝王陵寝的功能需求,那简直是一座微缩的丶永恒的地下帝国。

刘据登基后,也会营建属于自己的寿陵,可能不会像父皇那般「备极世间之所有」,但也可以容下不少的人。

老臣先于君主而死,入陵几年丶几十年,意在地下再侍君主的事并不罕见,华夏也有一套完整附葬流程,如果老丞相愿意,刘据可以将之放入自己的帝陵中。

公孙弘再次摇摇头,「上君之赐,臣本不该推辞,只是臣侍君多代,想在阴间获得安宁。」

从孝文帝朝走来,他已经侍奉了刘氏四代君主,一身的血都快熬干了,神鬼之说不可知,但要他死后继续奉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