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的大戏 兵入禁宫(1 / 2)
第134章 新的大戏 兵入禁宫
大宋建隆二年二月。
当开封城内的文臣,在忙于登记城外流民的事宜时,城内的一众武将亦并未闲着。
慕容延钊丶石守信丶高怀德等禁军大将,正在城外等着一人的到来。
众将领并未等候太久。
当临近巳时时,城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一位武将的身影,在众亲军的拱卫下出现在慕容延钊等人眼中。
这位武将,是受召回京述职的张永德。
张永德,字抱一,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
当年的高平一战,在周军即将被北汉军冲垮时,是赵匡胤与张永德分左右两翼领兵,生生将战局扭转。
高平一战后,张永德被周世宗擢升为殿前都点检,后来因某些流言,张永德被罢免殿前都点检一职,转为忠武军节度使,率兵驻防滑州。
滑州与澶州,是开封城北方的两道门户。
加上张永德与周朝的特殊关系,去年李筠起兵时,曾派人联络过张永德与他一同举事。
面对李筠的相邀,张永德转手便将他的使者押往开封城,交给赵匡胤处置。
张永德的这一举动,让赵匡胤龙颜大悦,拜张永德为检校太保。
当张永德见到城外迎接的慕容延钊丶石守信等人后,他连停住马蹄,然后翻身下马大笑着朝他们走去。
城外同时响起的,还有慕容延钊等人的笑声。
张永德与慕容延钊等人,俱是大周禁军出身,当年曾多次并肩作战过,有着生死与共的同袍情义。
在两方相遇时,他们不像文人那般互相作揖,而是以兄弟之礼相互拥抱。
互相拥抱后,石守信率先开麦:
「听说你在滑州售卖茶叶获利。
有这等好事,你怎麽不与我说道说道,让我也分一杯羹。」
石守信的话语中有着不满。
自唐代以来,世人饮茶习俗兴起,茶叶贸易成为最赚钱的贸易之一。
唐代时,甚至有专门的茶叶税。
听完石守信的话后,张永德大笑道:
「石大嘴,你真是什麽都想掺和一脚。
也罢也罢,被你盯上哪还能跑的了。
待回到滑州后,我与你们一同贩卖便是。」
张永德说这句话时,是对着慕容延钊等人一起说的。
显然,张永德是想讲究利益均沾,这也属于通常做法。
后世人提起节度使,第一印象都是喊打喊杀的魔王,实则不然。
因各地节度使常常要养着庞大的军队,故不少节度使都是做生意的好手。
一旦获得利益后,地方节度使会将一部分利润匀出来,分给中央的重臣。
主打一个人情世故。
张永德话音刚落,慕容延钊,石守信,高怀德等相迎大将,脸上就流露出笑意。
而人情世故,主打一个你来我往。
见左右都是亲近的人,高怀德对张永德说道:
「此番陛下召抱一回京,是趁新年喜庆气氛,与往日兄弟聚上一聚。」
高怀德的话,让张永德心中残留的担忧,散去了一大半。
张永德在禁军中影响力甚大,加上他与周朝皇族的亲密关系,换做其他五代君王,哪怕张永德表露出臣服之意,他大概率还是会获得清算的下场。
幸亏赵匡胤不同。
自继位以来,赵匡胤对张永德多加抚慰,面对一些大臣的谗言,赵匡胤亦大多一笑置之。
赵匡胤的宽仁,让张永德大为感激。
然赵匡胤再宽仁,由于五代君将相疑风气的影响,张永德心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散去。
心中担忧再度驱散不少后,张永德又试着打探起赵德秀。
「我驻防滑州,虽未有幸与晋王殿下相见,却对他的威名如雷贯耳。
不知此番宴饮,是否能有幸与晋王殿下会面。」
以赵德秀当下的身份,赵匡胤宴饮众将,他是很可能会在场的。
张永德此问,听起来像多此一举,实则不然。
慕容延钊听出了张永德的言外之意,他笑着说道:
「晋王宽仁,俨有陛下之风。」
慕容延钊这话一出,张永德的脸上就露出笑意。
若说赵匡胤决定的,是当下张永德的安危祸福,那身为储君的赵德秀,他影响的是张永德一族未来的前景。
更何况赵德秀不是一般的储君,强大武威加身,赵德秀对禁军的掌控力正越来越强。
来日,赵德秀是具备掀桌子的能力的。
打拼一辈子,将富贵荣华传给后代,是每个人的真挚期盼。
「俨有父风」四个字,从慕容延钊口中说出,渐渐打消了张永德对未来的所有担忧。
见心中再无担忧,张永德笑着让身后的长子张浩上前:
「还不前来拜见诸位叔伯?」
在张浩行过子侄礼后,张永德丶慕容延钊丶石守信等人连携朝着城内走去。
当诸将身影没入开封城中后,五代另一场大戏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
夜幕将临。
赵德秀坐在车驾中,正与李杜若一同朝着皇城驶去。
回京月余,赵德秀很多时候忙于公务,王府中都很少回。
今日借着宴饮一事,李杜若才难得有时间,与赵德秀单独在一起。
随着车驾的摇晃,赵德秀静静看着对面的李杜若。
国家是大家,对面的妻子,是他的小家。
悄然间,赵德秀已伸手摸上了那双滑若凝脂的小手。
感觉到手上传来的温度后,李杜若的两颊带上了些许红晕。
虽已成婚,但婚后她还是时不时害羞。
等手触及手指后,赵德秀感觉到了一些细微伤口的余痕。
接着一声怜惜声,从赵德秀的口中发出:
「府内多的是婢女,织布一事你何须亲为?」
当赵德秀成为晋王后,李杜若亦一跃成为晋王妃。
按照日渐完善的礼制,晋王妃是从一品命妇,地位仅在皇后丶太后下。
以李杜若的地位,现在赵光义见到她,都得向她行礼。
赵德秀对臣属对多有爱护,更何况自家妻子。
赵德秀的怜惜,让李杜若感动的同时,她说出了自身的看法:
「世道丧乱,百姓流离失所。
陛下建极以来,命母后宫中用度,当以俭朴为主。
妾身是皇室长媳,自当承袭俭朴之风,以为表率。
况曹将军丶呼延将军丶杨将军等人,随官人征战在外,护官人安全。
妾身无力为官人大业献策,只能亲身织布,赠送给诸位将军家人,聊作感谢。
妾身不觉得辛苦。」
李杜若的话,让赵德秀愈发感慨。
家有贤妻,真是男人的一大幸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