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擒满门 光义惶恐(2 / 2)

加入书签

张琼的反应,让符彦卿意识到一件事——若赵德秀手中无铁证,张琼是不敢这麽相逼的。

矫诏的铁证?

一想到这五个字,冷汗,就在符彦卿的额头上渐渐露了出来。

「不不可能.」

符彦卿声音发紧,刚才的愤怒慢慢被一种陌生的惊惶取代:

「晋王殿下听信谗言,陛下不会。

有人在构陷,一定是这样,张琼,你让开,本王要出京面圣!」

说完后,他往前迈了一步,张琼却直接抽刀抵住他的胸膛:

「晋王有令,若有拒捕者,便格杀勿论。

你再进一步,莫怪某不留情。」

「格杀勿论」四个字,将符彦卿从惊惶中震醒。

他看着周围虎视眈眈的禁军,终于明白何谓杀伐果决!

恐慌像藤蔓一样瞬间缠住了他的心脏,勒得他喘不过气。

符彦卿原本还挺直的腰杆,这一刻迅速佝偻起来。

「你们.晋王殿下」

「我是皇亲国戚.我是天下名藩」

不敢再有所抗拒的符彦卿,语无伦次地念着自己的身份,像是想抓住救命稻草。

可那些往日里足以让百官敬畏的头衔,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一抹寒光斩过,华美的冠冕落地,披头散发的符彦卿被禁军索拿着朝外走去。

而当符彦卿走出院外后,他才发现整座偌大的府邸中,不知何时已布满禁军。

他的妻妾丶族人丶门客都被禁军按压在地,宛若待宰羔羊。

君子可欺之以方?

那赵德秀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大宋建隆二年七月。

离汴京城数百里外的嵩山脚下,刚矗立起一座戒备森严的御营。

来到嵩山已有数日,这几日嵩山阴雨绵绵,影响了赵匡胤的祈福进程。

连绵的阴雨,加上挂心于杜太后的病情,让赵匡胤的心情很是糟糕。

在听到营外有信使到来后,赵匡胤连让侍卫将信使带进来。

自赵匡胤离京后,赵德秀时不时就会写一封奏报,将近来开封城内发生的事简要汇报下。

因有着赵德秀坐镇,近来汴京城中倒是无什麽风波。

赵匡胤本以为今日的奏报内容,大概也是如此。

然上天似乎想让赵匡胤的烦躁情绪有所宣泄,从今日的奏报中,他得知了符氏想绕开赵德秀,替杜太后召唤赵普与符彦卿一事。

刚一知道这件事,赵匡胤就眉头大皱。

符氏,或者说符彦卿意欲何为?

深深思索后,赵匡胤从有限的情报中,得出了许多事态严重的推测。

就在赵匡胤进一步思索时,王皇后送来的上书来到。

听是王皇后破天荒会有上书送至,赵匡胤心中的不安情绪越来越浓。

而当看完王皇后的上书后,赵匡胤直接大怒道:

「符贼敢尔?」

不同于赵德秀,王皇后在上书中明白的写着「符氏矫诏」。

试问哪位帝王看到矫诏二字,会不感到愤怒。

盛怒的赵匡胤,第一反应就是让人将赵光义唤来。

听赵匡胤有召,赵光义忙不迭来到御帐中,刚入御帐的他人还未站稳,就直接遭到两下重击。

两封上书由愤怒的赵匡胤掷出,重重的砸在了赵光义身上。

上书击身时,让赵光义痛呼出声。

痛呼之后,感受到赵匡胤愤怒的他,直接跪在了地上叩首道: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定是朝中有人进谗言,请陛下明察。」

事情发生太过突然,哪怕赵光义再如何思维敏捷,一时之间都猜不出赵匡胤为何动怒。

情急之下,赵光义只能想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推测。

「进谗言?」

「你是说朕的妻子与儿子,联合起来骗朕?」

赵匡胤连续两声质问,让赵光义直接愣住——王皇后与赵德秀,的确没理由污蔑他呀。

见赵光义真似不知内情,赵匡胤愤怒的情绪有所缓解。

「你自己看!」

赵匡胤的话,让赵光义连忙捡起地上两封上书看了起来。

不看还好,这一看差点没把赵光义的魂吓飞。

赵光义惊惧的抬起头,眼神中充满无辜:

「陛下,贱妇所为,臣完全不知情。

贱妇定是受符贼唆摆,定是如此!」

辩解的同时,赵光义朝着赵匡胤连连磕头。

这一刻赵光义哪还顾得上夫妻丶翁婿之情,一口一个贱妇,一口一个符贼。

赵匡胤并未马上相信赵光义的解释,他的语气愈发严厉:

「符氏是你结发妻子,你真的对此事毫不知情?」

见赵匡胤还有怀疑,赵光义再度辩解道:

「陛下你知道的,臣一向支持新政。

新政攸关赵氏万年基业,覆巢之下无完卵,臣怎会愚蠢到阻碍新政大业?

请陛下明察,明察!」

赵光义都急得哭了,真是天降横祸。

赵光义的第一次辩解,并未让赵匡胤打消疑虑,第二次辩解,倒是让赵匡胤有些相信。

赵光义的确是一直旗帜鲜明的支持新政。

意识到赵光义大概率并未参与此事后,赵匡胤的语气渐渐缓和:

「起来回话。」

赵匡胤的恩典,让赵光义知道他的辩解生效了。

赵光义踉踉跄跄的站起身,一站起身,他就愤恨道:

「臣回京后,就休了贱妇。

臣还知道符贼在朝中有哪些党羽,臣愿将功折罪。」

尽管赵光义并未参与这一事,可符氏毕竟是他的妻子,若赵匡胤较起真来,治他一个「失察之罪」是可以的。

未免引火烧身,赵光义决定要与符氏一族,从上到下彻底切割。

赵光义的再次表明立场,让赵匡胤微微的点点头。

今赵光义既无参与此事,那接下来回京就是当务之急。

赵匡胤并不担心,符彦卿在东窗事发后会狗急跳墙。

禁军兵权目前都掌握在皇室手中,符彦卿府上的府兵,是不足为患的。

赵匡胤担心的是,赵德秀有可能经验不足,无法妥善处置这一件事。

皇室威严,是不能有半点损伤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