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人性的光辉【三更,今日已破万,求月票啊啊啊啊啊啊啊!】(1 / 2)

加入书签

第153章 人性的光辉【三更,今日已破万,求月票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里的空气稀薄得像一层薄纱,一个普通人在这里,每走一步都会像在拉扯沉重的铅块,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裸露的皮肤很快就会失去知觉,脚下的碎石松动易滑,稍不留意就可能坠入深不见底的冰缝。

更可怕的是,缺氧带来的头痛像钻子般往太阳穴里扎,视线会突然模糊,连辨别方向都变得困难,仿佛随时会被这片高寒的死寂吞噬。

这里是贡嘎山,这里是生命的禁区,这里永远不是给人征服的。

它也永远不会被人类这种渺小的东西所征服。

李悠南赶紧到丁锐的旁边,用手轻轻探了探他的鼻息。

万幸的是,还有呼吸。

用血氧测试仪检查了他的血氧情况,片刻后,仪器上显示的数字让李悠南的心头顿时一沉一他的血氧值竟然已经来到了40%。

这个数字几乎已经危在旦夕。

在非高海拔地区,普通人的血氧一般是在95%~100%之间,这是一个健康的血氧值。

而在低海拔地区,血氧突然低于95%就已经会有一些轻微的高原反应状态了。

但并不是说,血氧值低于95%一定会带来缺氧反应。

人体有强大的调节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血氧虽然上不去,但身体会通过调节血压丶心率等代偿方式,逐渐减少缺氧反应,

这也是为什麽有不少人从低海拔地区突然到高原上会产生高原反应,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消退。

这种调节能力的身体机理,使得攀登高原山峰时,稳妥的方式是逐步上升海拔,让身体机能一点一点适应降低的血氧。

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藏族人,很多测出来的血氧值只有80%多,如果放在平原地带,这样的血氧值已经是极度严重的缺氧了。

而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这种极端高峰时,70%多的血氧值也是正常的。

但人体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上限的,不可能无限降低,

无论如何适应缺氧的环境,40%多的血氧值都已经是濒死边缘。

李悠南二话不说,将丁锐翻身过来让他仰面躺着,给他带上呼吸装置。

此时没有其他方法,只有让他吸氧这一个途径来拯救生命。

李悠南眯着眼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此时尚有阳光,时间也不算很晚。看了看手表,这会儿也不过才午后2点钟。

李悠南此时关注时间,是因为要让丁锐通过吸氧的方式将血氧值拉起来需要时间。

如果时间太晚的话,到了夜里要下去就会更加危险,充满变数。

自责。

除了自责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力感,

此时虽然已经登上了贡嘎山的主峰,但赵良心里激动喜悦的情绪,已经被大自然那种无情和人类的渺小带来的失落感给冲淡得渣都不剩。

他和同伴爬上了峰顶,对着镜头一边流泪一边说:「我们爬上贡嘎山了,我们终于爬上贡嘎山了。」

仅仅是这麽两声,他便关掉了自拍杆。

气氛变得沉寂下来。

这种时候情绪过于激动也是不行的,他们两人平复了心情。

此时7600米的海拔带来的缺氧,让他们本就已经快要到极限的身体变得更加难受。

他们在这上面也不可能待很长时间,所以简单的拍了一下视频便也准备下撤了。

下撤和攀登是一样危险的,有不少身体素质优秀的登山者,没有死在往上的过程中,反而在下撤的过程中遭遇了危险。

此时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悠南。

刚才在和李悠南简单的说了一下丁锐昏迷在途中的事情,李悠南并没有解释什麽,就直接下去了。

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们两人根本没有能够叫住李悠南。

但是赵良他们两人都看到了李悠南带着的那两个大氧气罐,心理产生了一丝希望。

高永辉迟疑了一下,问赵良:「赵哥,你说刚才下去的那个兄弟,他带着两罐氧气瓶是不是要」说到这里,他欲言又止。

谁都清楚,在这种地方将氧气瓶给其他人意味着什麽。

赵良摇了摇头,沉默了一阵才说:「那个兄弟看来是靠着氧气瓶上来的,他的情况和我们就不太一样了。如果他把氧气给了丁锐,自己也会很危险。」

高永辉陷入了沉默,他又怎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此刻他们两人心中还有一些疑问尚未解开,比如李悠南明明落在他们后面,却为何能先一步登上峰顶,难道是在绕道的时候存在一条更近丶更好走的捷径?不过,现在显然不是深究这个问题的时候。

既然确定李悠南是依靠氧气罐才登上峰顶的,那麽他的情况就和赵良他们有所不同了。

要是依靠吸氧才到达如此高的海拔,那麽血氧含量降低到超过安全线的阈值时,情况就会更加危险。

就拿赵良他们来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适应,即便血氧含量只有80,也还能正常行动,但要是李悠南是靠吸氧上来的,一旦他的血氧值降到85甚至更高一点,就很可能陷入昏迷。

赵良说道:「不管他有没有经验,在这一点上面我们都要跟他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赵良心里很清楚,真要救丁锐的话,至少得让他持续吸氧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