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发兵西夏,众女牵挂(1 / 2)

加入书签

第134章 发兵西夏,众女牵挂

一见到明兰,嫣然眼含笑意,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

二人如今身份有别,明兰盈盈一拜后,方才与她一同落座。

「多日不见,嫣然姐姐的气度,可与往日大不相同,瞧着还丰润了许多。」

嫣然微微垂眸,轻声道:「如今在东宫,不比从前在余家的日子。」

「殿下待我宽厚,我也无需再看人眼色度日。」

明兰握着她细嫩的双手,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可见老太师当初的选择是没错的。」

「是啊,多亏了祖父。」

「前些时日三妹妹还进宫求见我,想让我劝劝祖父和父亲,求他们不要休弃方氏。」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说起来,我这位继母和你四姐姐倒有几分相似。」

「未出嫁前仗着小娘受宠,在方家叱咤风云,根本不把嫡出的姐妹和兄嫂放在眼里。」

「这下她回方家,想来也没什麽好日子可过。」嫣然语气平静,脸上没有一丝怜悯。

这会儿余老太师和老太太已经在重新物色当家主母的人选。

不论出身门第,只求贤良温顺,持家有道。

明兰抬眸静静看着嫣然,余家的后宅能够安稳,她自是替嫣然高兴。

只是心中不自觉的涌起一抹羡慕,暗暗感慨,自己若能有一位像余老太师这般威严明理的祖父,林噙霜哪能在盛家嚣张这麽多年。

见明兰有些发愣,嫣然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低声问道:「明儿,你的婚事可有着落了?」

明兰回过神来,轻轻摇头,「还不曾,五姐姐都没议亲,我怎能越到她的前头去。」

「没事,你家老太太最是疼你,将来绝不会亏待了你。」

「快尝尝这些点心,可比外头做的要精细多了。」

嫣然说罢,又拿起一块点心塞进小桃的手中。

小桃眯起眼睛,笑得眉眼弯弯,捧着点心小口小口的吃着。

慈庆殿内,全哥儿被奶娘抱走。

王若弗拧眉看向正在一旁发呆的如兰,轻叹道:「我这几月来,给如儿物色了四五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偏她一个都瞧不上。」

「这蠢丫头,一天天没个正形,我看她是想上天配玉帝!」

如兰听见母亲这般挖苦自己,轻哼一声后,直接背过身去。

华兰灿然一笑,温声劝道:「如兰生性率真,又不懂遮掩自己的喜怒。」

「为她挑选夫婿,不可只看重家世。」

「最要紧的是门风清正,婆母宽厚,家中人事简单,还有夫婿的品性。」

「若是嫁入咱们盛家拿捏不住的人家,只怕这丫头日后少不了要吃苦头。」

端坐在一旁的海朝云对此颇为认同。

王若弗抬手拧了拧眉心。

通汴京城,全符合华兰要求的,唯有忠敬侯郑家的二郎。

她不是没考虑过,可盛紘一听到郑家,连连摇头。

郑家军功赫赫,祠堂里和顾家一样奉着丹书铁券,且不提忠敬侯在军中的威望。

家中长子常年驻守雁门,郑二郎在军中风头正劲,颇得官家和太子的赏识。

华兰的身份已经是一等一的贵重,长柏又娶海家的姑娘,再联姻个郑家,未免太过张扬。

树大招风,一旦引起官家的猜忌。

别说长柏将来入内阁,就是在朝中谋个闲职安稳度日都难。

长柏自打四岁启蒙后,就日夜用功,寒来暑往,哪怕病了都不肯歇息一日。

只为有朝一日实现入阁拜相的志向。

为如兰婚事而断送长柏前程,属实得不偿失。

明白其中利害后,王若弗很自觉的和郑家保持起距离。

「罢了,慢慢物色吧,这事儿越急越容易出乱子。」

「若她能有六丫头一半稳重,我也不至于如此发愁。」

华兰眉梢微挑,打趣道:「谁让母亲当初舍不得把她送到祖母教养。」

「快别提这茬了,我那时就想着老太太规矩太严。」

「如儿过去后不知要挨多少训斥,受多少委屈。」

海朝云温婉一笑,踌躇片刻后,她低声开口:「母亲,前几日墨兰借着来看全哥儿的由头,想托我去祖母跟前说情,为她引见贺老太太。」

听到墨兰两个字,如兰眼前一亮。

当即转过身来,不忿道,「就她?还想见贺老太太,还非得求到咱家头上。」

「爹爹都说过,咱家以后只当没她这个女儿。」

王若弗斜睨了她一眼,「怪不得那日墨兰特意将你从我身边支开,原是为了这桩事。」

「母亲她可知情?」

海朝云轻轻摇头,「还未曾禀告祖母。」

王若弗冷哼一声,「这等烦心事,还是别让母亲知道的好。」

「儿媳明白。」

贺老太太自打来京城定居,不少后宅妇人借着吃茶拜见等各种由头,请她为自己诊脉。

为了孙子贺弘文的前程,凡官眷命妇,贺老太太来者不拒。

墨兰自打小产后,一直未能有身孕。

眼看春珂整日抱着孩子在自己面前晃悠,难免有些心急。

可她和贺老太太素来没有交集,这种事情也不好大张旗鼓,更不能让梁家的人知道。

唯有请盛老太太出面引见,才能保证自己不遭人闲言碎语。

海朝云清楚老太太不愿再见墨兰,这件事情即便告诉她,也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可总得让王若弗知道,万一将来墨兰求到盛紘面前,自己也有个说头。

——

六月初,在户部与兵部的官员奋力筹办下,西北大军的粮饷已悉数备齐。

自打神机营建立后,火器监的匠人们日夜赶工,未曾有片刻停歇。

馀思贤更在西北大力推行屯田之制,招募士兵与归顺大周的吐蕃民众,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同时向西北各族百姓徵收粮食为赋税。

今日,东宫,明德殿内。

顾廷烨丶郑骁丶裴虎等几名赵晗一手提拔的武将皆在此处,汇报这几日军中的进展。

「西夏境内如今急缺粮草,以往这会儿早就发兵犯边索要粮饷了。」

「这次倒没了动静,可见他们已经怕了。」裴虎挺直腰杆,笑呵呵的开口。

河湟之地,近半在大周手中。

馀思贤故意扶持瞎毡长子木征与董毡为敌,磨毡角的儿子瞎撒欺丁也没闲着。

吐蕃如今四分五裂,西夏即便有心结盟,这会儿也无处下手。

一身劲装,相貌周正的郑骁扭头看向他。

「裴大人莫要轻敌,西夏若举国之力反抗,至少能集结三十万大军。」

「若我估算的不错,精锐可占三成。」

西夏全民皆兵,男子凡到束发之年必须入伍操练,学会骑马射箭布阵等技能。

赵晗神色从容,开口道:「西夏此次虽已是囊中之物,可骄兵必败,古训昭然。」

「殿下说的是。」裴虎拱手应声。

「漕帮那边如何了?」赵晗扭头看向石头。

石头一直跟在顾廷烨后头,加之办事利索,武艺不凡,已然在神机营占据一席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