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大破西夏,捷报传回(1 / 2)

加入书签

第136章 大破西夏,捷报传回

嘉佑七年,十月中旬。

一封封捷报如雪片般送往汴京城,张辅一边加固凉州丶甘州等城池防线。

边为防止西夏联合回丶吐蕃等部族反扑。

另遣郑骁丶徐平远率一支精锐向西快速攻打肃州丶瓜州丶沙州等地。

只等两路大军会合后,便可继续挥师东进,直指灵州。

当年李元昊将西夏全境划分为左右两厢,下设十二个监军司。

左相面对廊延路丶河东路以及辽朝,右厢面对秦凤路丶熙河路以及吐蕃丶回等地。

顾廷烨已攻下横山一脉的诸多堡寨,拿下夏州丶宥州等地只待攻银州后,便可扫清了灵州以东的所有障碍,斩断西夏左臂。

中师大帐内,赵晗端坐在案前,早在数日前,他就下令在各处要道张贴安民告示。

更三令五申:占西夏城池之后,凡我军士卒,一律不得屠杀百姓丶抢掠财物丶奸淫妇女。

无论军功与出身,一旦触犯军纪,严惩不贷,并将罪状公之于众,以做效尤。

大军连日征战下,西夏境内粮饷早已告急,百姓困苦不堪。

此时此刻,一顿救命的饭食,远比千百句宣传仁德更能收拢人心。

因此,他也明确下令,凡部族归顺,城池归降,立即开仓放粮,广设粥棚,赈济灾民。

同时,遣医官救治伤病,提供一切药物。

将来想要治理好西夏,唯有采用怀柔政策。

兴庆府,李谅祚满脸愁容,连日来他一直寝食难安。

眼看着周朝两路大军就要打到灵州了,灵州乃西夏命门所在。

一旦丢失,兴庆府就将门户洞开,即便辽国增援,只怕也无回天之力。

一名武将面容憔悴,垂首道:「周朝的火器实在凶猛异常,我军的将士们再骁勇善战,也不过是血肉之躯,面对此物,根本毫无制衡之力。」

听到此话,李谅祚仰天长叹一口气,忍不住抬手拧了拧胀痛的眉心。

「辽国的使臣可到汴京了?」

「回陛下,算算时日,估摸着已经抵达。」

李谅祚点点头,咬牙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既然周朝不接受议和,朕也只得出此下策了。」

为换取辽国出兵援助,他不惜掏空国本,压上一切筹码与尊严。

对耶律洪基自请为儿皇帝,开放国土,同意辽国在贺兰山这等要害之地驻扎军队,以及每年朝责战马牛羊与此同时,汴京城。

辽国的使臣耶律仁先已在都亭驿安置下来,庆历二年此人就曾以使臣身份踏足汴京。

翌日一早,在一队内侍的引领下,耶律仁先迈步来到紫宸殿内。

此番奉耶律洪基之命前来,不仅要言辞施压,劝说周朝退兵。

更要打探清楚周朝的实力底线,以及亲眼看看,让西夏大军闻风丧胆的火器,究竟有多威猛。

手持板,行完两拜之礼后,耶律仁先挺直脊梁,神情从容的立在殿内。

韩章丶申时其丶薛薄丶时任工部尚书的海彦平等一众大臣皆在此处。

龙椅上,赵祯接过国书,循例问候完耶律洪基身体如何后,两方开始进入正题。

「我朝国主为西夏的宗主,有责任维护其藩属的社稷安全。」

「西夏虽有过不臣之举,但其已经诚心悔过。」

「贵国如今兴兵侵夺,于礼不合,有违天和。」

此话一出,韩章眼眸微眯,瞬间就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冷哼一声,朗声道:「贵使此言,恕本官不敢苟同。」

「西夏自李继迁以来首鼠两端,反覆横跳,亦不止一次背叛贵国,屠边民。」

「从未有过诚心悔过一说,如今西夏向贵国称儿纳贡,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今我朝发兵西夏,并非为拓土,只为边境百姓安危着想。」

耶律洪基眉头微微拧起,他何尝不知这是西夏走投无路的权宜之计。

斟酌一番后,高声道:「自檀渊之盟以来,周辽两国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多年未曾兵戈相见,实乃千古佳话。」

「只是看眼下这态势,难保有朝一日不会波及周辽边境,危及盟约。」

在他和辽国一众大臣看来,将来周朝拥有精良战马,以及羌丶回等部落归顺。

休养生息后,必定会将目光放在辽国身上。

「我朝国主有言,若贵国即刻罢兵,退回原境。」

「可亲自作保,命西夏国主亲自前来汴京,向贵国谢罪请和,岁贡加倍,承诺永不犯边,解除边境堡寨,并割让三座城池献给贵国。」

申时其抬眸看赵祯一眼后,沉声道:「我朝素来谨守盟约,于贵国秋毫无犯。」

「眼下我朝两路大军已攻至灵州,破城指日可待。」

「望贵国莫要被一反覆无常的边小国所蒙蔽,败坏两国盟约。」

韩章握了握拳,紧跟着开口,「不错,西夏!我朝必伐之!」

「想来贵使也听闻过我朝火器之威,西夏即便有再多骁勇骑兵,也无可抵挡。」

听到火器二字,耶律仁先及一众使臣面色微变,彼此间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

他们料想过周朝不会轻易同意退兵,只是没想到,居然这般决绝。

赵祯端坐在御座上,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意。

片刻后,他轻声道:「西夏之事事关重大,辽主好意,朕心领神会。」

「耶律使者,且先退下歇息,过些时日再行商议此事。」

「这」耶律仁先闻言,不免心头一急。

他知道周朝如今仗着手持利器,是想晾自己一段时日。

只是西北战事吃紧,多耽搁一日,只怕西夏破城风险就要多增加一分。

见赵祯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耶律仁先清楚自己若再开口,非但于事无补。

万一被叩上一顶无礼的罪名,则有损辽国颜面思及此,他也只得行礼告退。

看着使臣们离去的背影,韩章等人挺直腰杆,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三日后,秋风渐起。

韩章丶申时其等一众大臣带领使臣们前往北郊禁军校场,观摩火器之威。

只见校场上,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一声声霹雳巨响下,地动山摇,热浪滚滚。

耶律仁先起初还强装镇定,当他看到一颗火球飞射而出后,位于百步之外石墙顿时四分五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