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152【油盐不进】(2 / 2)

加入书签

旁人若是见到这等场面,自然想不到就在刚才薛淮和许观澜险些起了争执。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络,许观澜微笑道:「前些日子,漕运总督蒋大人偶得一批前朝官窑旧器物,特地送了几件给本官。其中有一件斗彩葡萄纹小盅,釉彩莹润画笔精绝。来人,去将那件小盅取来,请薛同知品鉴一二,正好佐酒论道。」

亲随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捧来一个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一只玲珑小巧釉彩明艳的酒杯。

薛淮抬眼望去,只见杯壁斗彩葡萄纹活灵活现,青花色勾勒轮廓,红丶绿丶黄诸彩填染,确为不可多得的上品。

他赞了一句,又平和地说道:「斗彩重彩头,尤其这红色,非顶级钴料难以烧制如此纯正,葡萄枝叶勾描更见功力,非大师不能为。」

「薛同知好眼力。」

许观澜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他特地点出这是漕运总督蒋济舟所赠,无疑是想告诉薛淮如今漕运衙门真正的掌权人是谁,伍长龄虽是漕运总兵官,单论权势远远不及蒋济舟。

薛淮轻轻拿起那只斗彩小盅,指尖感受着温润的瓷质,仿佛有感而发道:「此盅精致,确非凡品。斗彩之贵在于一个斗字,所谓青花作骨,釉上添彩,如此方能相映成趣。只不过若因刻意追求艳色,从而随意堆迭彩料,火候稍过便会导致骨架失准,器物毁矣,故而似这等上品颇为珍贵。」

他顿了一顿,似笑非笑地看着许观澜说道:「运台厚爱,然则此等珍稀之物,下官岂能用来佐酒?」

他确实不喜官场上云山雾罩的习俗,但不代表他无力应对,既然许观澜喜欢借物言事,他又何尝不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无论是漕运总督蒋济舟丶总兵官伍长龄乃至江苏巡抚陈琰,这些人各有各的立场,两淮盐运司就算给国库贡献千万两白银,这都是许观澜的功劳,他们难道还能因此得到天子的赏识?

许观澜肯定会分润一些好处出去,只是到了蒋济舟等人已经主政一方的地位,看在银子面上给许观澜行些方便没问题,想要因此驱使他们豁出一切相帮则是妄想。

薛淮便是明着告诉许观澜,莫要再拿那些人来压他,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在京城的时候他就已经促使一位工部尚书和一位礼部侍郎倒台,来到江南又怎会被轻易吓倒?

「原来薛同知于这金石之道亦是行家。」

许观澜淡淡一笑,从容道:「阁下言之有理,这瓷器关键之处便是火候二字。只不过名瓷烧制不易,若因一处微小瑕疵便要将其毁掉,未免有些可惜。」

薛淮克制住心中的不耐,悠悠道:「若只是细小瑕疵,倒也不是不能忍受。」

娄师宗在旁边听得有滋有味,暂时抛开立场而言,他真的有些好奇这位薛同知如何练就这份不符年龄的沉稳。

身为许观澜的心腹之一,娄师宗见过太多年轻官员在许观澜面前的表现,能够有问有答丶较为清晰表达自身观点的属于少数,大部分人只会变成应声虫。

像薛淮这般有来有回,甚至还能再三在言语机锋中占据上风的年轻官员可谓绝无仅有。

当下亦是如此,许观澜有意让薛淮息事宁人,而薛淮则不动声色地用软刀子捅了过去,始终不降低自身的底线。

娄师宗心中暗叹,笑着插话道:「听闻薛沈两家乃是世交,薛大人此番履任扬州,想来沈家定能乘风而起。」

「乘风而起?」

薛淮将那只斗彩小盅放回去,转头看向娄师宗,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承娄大人吉言,广泰商号素来商誉卓着,造福桑梓不遗馀力,品评自具公信,这样的商家肯定能稳步发展,反观……罢了,方才运台特意提到不谈公务,下官怎好煞风景呢?」

娄师宗其实是替许观澜开口,无非是想告诉薛淮,人活于世不可能毫无牵绊,沈家的生意做到如今的规模,自然也会存在有违法度之举。

薛淮如今在扬州境内雷厉风行秉公决断,就不怕沈家在关键时刻拖后腿?

届时他又如何自处?

「不过——」

薛淮不给娄师宗搅浑水的机会,看向许观澜郑重地说道:「倘若沈家也有鱼肉百姓的恶行,下官绝对不会姑息,还请运台放心。」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