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央视专访(1 / 2)

加入书签

2006年3月的第三个周五,洛杉矶华纳兄弟,彭磊临时工作室。

彭磊推开自己临时办公室的玻璃门,欧洲连续一周的宣传行程让他眼底泛着淡淡的青色。

窗外,华纳片场的标志性水塔在加州阳光下泛着白光,几个场务正推着《超人归来》的道具车从他窗前经过。

助理玛丽连门都没敲就冲了进来,金色短发因为奔跑而微微颤动。

「老板,你们国家,央视的人来了!就在楼下大堂。」

她手里攥着的访客登记表上,「中国中央电视台」几个汉字在一堆英文签名中格外醒目。

彭磊正在整理欧洲票房报告的手顿了一下。

过去一个月,《鬼影实录》的票房捷报不断从各国传来,国内媒体也从最初的观望变成了争相报导。

但央视电影频道,这个他从小看到大的官方媒体,的专访还是出乎意料。

「来了几个人?」他下意识摸了摸下巴,这才想起今早刮过胡子。

「三个人,」玛丽翻看记录,「一个记者,一个摄像,还有个像是制片人的女士。」

她突然压低声音,「前台说他们带着你们学校的介绍信。」

彭磊的指尖在实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媒体采访,而是带着官方性质的认可。

他想起离家前父亲说的话:「什麽时候央视报导你了,才算真正出息了。」

办公桌上还摊开着《魔女》的概念草图,他迅速将它们收进标着「机密」的文件夹。

抽屉合上的瞬间,他瞥见自己北电学生证的一角;那张青涩的证件照上,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孩正对着如今西装革履的他微笑。

「请他们上来吧,」彭磊站起身,突然又转向窗玻璃整理了下领带,「顺便让茶水间准备龙井,用我抽屉里那个青瓷罐装的。」

玛丽离开后,他快速扫视办公室:墙上贴着的《鬼影实录》全球票房地图,书架上那本被翻烂的《电影语言语法》,还有电脑旁母亲从长沙寄来的酱板鸭。

这些细节,都将成为央视镜头里「华裔导演的好莱坞日常」。

走廊传来脚步声时,彭磊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透过百叶窗的缝隙,他看见玛丽正引领着三个中国人走来。

为首的中年男子穿着深蓝色西装,胸前的央视台徽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

会议室的百叶窗被调整到最佳光线角度,央视的摄像师正在调试三脚架。

王阳接过同事递来的采访提纲,抚平上面不存在的褶皱。

「彭导,久仰了。」王阳伸出手,标准的播音腔里带着一丝亲切。

「受电影频道委托,《世界电影之旅》这期想做您的专题。」

他指了指胸前的台徽,「国内观众都很想知道,这位创造票房奇迹的导演到底是什麽样的人。」

彭磊注意到王阳的西装袖口绣着细小的龙纹,领带上别着国徽胸针,典型的央视外派记者装扮。

「王记者客气了,」他中文回应,「没想到家乡的媒体来得这麽快。」

「台里接到票房破亿的消息就派我们过来了。」

王阳示意摄像开机,红色的录制灯亮起,「您知道吗?北电的师弟师妹们现在都管您叫'彭爷'。」

彭磊闻言轻笑,眼角泛起细纹。这个称呼让他想起学生时代,大家管班主任叫张爷的日子。

「第一个问题,」王阳翻开笔记本,「资料显示您是北电动画系的高材生,学生作品还拿过奖。为什麽会选择拍恐怖片?而且还是伪纪录片这种小众类型?」

彭磊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面容片刻。「其实最开始,我想拍的是动画电影。」

他的目光越过摄像机,仿佛看向很远的地方,「年初在迪士尼实习时满一年时,我提交过一个企划案,《飞屋环游记》。」

「被拒绝了?」王阳敏锐地追问。

「比拒绝复杂。」彭磊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杯沿,「创意总监马克很喜欢这个故事,但制片委员会...」

他做了个无奈的手势,「迪士尼不可能让一个实习生负责上亿美元的项目。」

摄像师适时推近镜头,捕捉彭磊微微下垂的睫毛。「这是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我很理解。」

他抬起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所以我决定先积累资金和经验。恐怖片成本低丶周期短,是最快的切入点。」

「但为什麽是伪纪录片?」王阳身体前倾,「这种形式在现在还是很前卫。」

彭磊突然笑了,这个笑容让他瞬间变回那个在北电捣鼓实验短片的青年。「因为它最'真实'。」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段家庭录像,「你看这段我表弟周岁宴的视频,摇晃的镜头,失焦的画面,观众会本能地相信这是真实的记录。」

王阳凑近屏幕,画面上婴儿突然被什麽吓到嚎啕大哭。他倒吸一口气,「这确实...」

「比任何特效都吓人。」彭磊合上电脑,「观众越相信这是真的,就越害怕。而恐惧,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情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