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1 / 2)
第173章 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
张光前丶孙居相更加惶然:「赵公,谁死了?
你说到底谁死了?」
赵南星坐在地上,捶胸顿足,鼻涕眼泪齐流,哭得死去活来。
张孙二人不敢追问,只好上前抢过那份急信,凑在一起自己看起来。
看着看着,两人不由浑身颤抖,额头滴汗..,
一下子弄死了这麽多江南缙绅世家,还是一家满门的死...太踏马吓人了!
「好狠毒的手段啊,这是把江南士林斩草除根啊..」
「谁下的黑手?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
「肯定是他!只有这等阴狠奸诈的阉人,才想得出这样的毒计来!」
「不!」
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张光前丶孙居相转头一看,赵南星满脸泪痕,双目赤红,喷着熊熊如火焰的仇恨。
「魏忠贤力有不逮,他虽然阴狠毒辣,但没有这份心计,也没有这份耐心,幕后黑手是刘国华。」
「刘国华?谁啊?」
「就是改头换面的汪文言!忘恩负义的汪文言!」赵南星咬牙切齿地说。
张光前丶孙居相对视一眼。
汪文言可不算忘恩负义。
人家在天启元年,帮东林党逆势翻盘,立下多大的功劳!
可东林党回报他什麽?
因为不是举人进士正途出身,随便打发了一个中书舍人闲职。
天启五年,魏忠贤为了打击东林党,抓住了汪文言,严刑拷打,要他攀咬杨涟丶左光斗,以及高攀龙丶赵南星等东林党人。
汪文言几乎被活活打死,就是一个字不肯说。
那时东林党上下想方设法解救杨涟丶左光斗等人,对汪文言却不闻不问,不顾死活...
在赵南星等东林党大佬眼里,汪文言就是一枚棋子,随时可以抛弃。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皇上注意到他,一番笼络后,改名换姓,成了皇上夹袋里的红人,还悄悄潜到南京,主持对江南士林的致命一击。
「初夏,朝廷以清查天启四年南闱舞弊案,大兴冤狱...那些名士大儒,各个饱读经义,名孚海内,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原本是为朝廷抢才的好事,结果在奸侯眼里,成了营私舞弊之举。
那些年轻才俊,都是江南士林再三选出的人杰,富学五车,哪里需要作弊..:」
张光前和孙居相默然不做声。
两人是山西人,与赵南星关系很好。
天启四年,赵南星与魏忠贤斗法失利,被削职贬斥回原籍。后来汪文言丶左光斗等案涉及到他,被朝廷下旨叫保定抚按勘查。
保定巡抚郭尚友,巡按马逢皋是赵南星的政敌,当堂将其羞辱一番后,判定发配代州成所。
赵南星到了代州,张光前和孙居相对其多加照拂..
天启五年五月,朱由校落水苏醒后,开始拨乱反正,赵南星就被放回高邑原籍...这些日子,
张光前和孙居相联袂前来做客,讨论朝局动向,想不到遇到这件事。
两人跟赵南星交好,但是对江南士林那些人却没有什麽好感。
太霸道了。
总是认为他们江南士林是天下老子第一,官要做清贵的官,差事要又闲又肥,
科试更不用说了,天天在朝野抱怨,说会试必须给北方省份举人留出一定的进士名额,是陈例积弊,年年呼吁要公平竞争,在科试上各凭本事...
还抱怨江南养活了京师文武百官和九边数十万边军,大明两京十三省的重任全在江南士林的肩上扛着..:
江南士林付出了那麽多,收益却微薄...按照他们的说法,内阁首辅必须是江南的,阁老和六部尚书至少三分之二必须是江南的..:
张光前和孙居相嘴之以鼻。
江南的粮赋是你们士林出的吗?还不是百万黎民百姓们出的?
你们这些江南士林,谁还不知道,隐匿人口田地,通逃赋税,占据着大明最富庶肥沃的土地,
还把持着丝绸棉布等暴利商贸,却缴纳着跟陕西丶山西丶北直隶等士林一样多的赋税..:
反倒有理了!
太贪了!
张光前和孙居相对密信里提到的江南士林的遭遇,心里拍掌叫好,忍不住幸灾乐祸..:
只不过他们担心的是唇亡齿寒,江南士林今年遭殃了,明年会不会轮到山西士林。
大家屁股底下也是一摊屎..
赵南星在继续痛诉着。
「高景逸,张世调(张)丶文湛持(文震孟)丶陈明卿(陈仁锡)丶周景文(周顺昌)丶缪当时(缪昌期)丶夏嘉遇丶程国祥丶陈于廷丶饶伸丶吴尔成...
哪位不是天下名士,海内大儒,当世俊杰,结果去年冬天弑君谋逆丶叛国通敌两大案,今年夏天天启四年南闱舞弊案,现在又冒出个佃户奴仆反压迫暴动案..:
悉数身陨,无一幸免。」
赵南星突然唱了起来,正是大明各地流行的昆曲名戏《南柯梦》的一句。
「人间君臣眷属,蚁何殊..」
声音悲凉,痛彻入骨!
唱着唱着,赵南星脸上又满是泪水..
「天地同悲,日月晦暗。
刘国华这厮,甘为鹰犬,连设毒计,屡行大案,直指正道人士...江南士林现在遭此毒手,何其不幸!」
赵南星说着说着,又忍不住大哭起来。
张光前和孙居相看着他,心中感慨万千,
天启三年十月,赵南星替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
有他的主持和翰旋,东林党势力又复昌盛。
先是纵横阖,举荐高攀龙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为左副都御史,左光斗为左都御史,
主持都察院,执掌法令。
李腾芳丶陈于廷先后出任吏部左侍郎,辅助铨政文选。
魏大中丶袁化中主管科道。
郑三俊丶李邦华丶饶伸丶王之案等人以及孙居相出任六部侍郎,执政部务。
邹维琏丶夏嘉遇丶程国祥丶刘廷谏和张光前出任监察御史..:
当时国朝承平日久,吏治日渐败坏,遍地贪污贿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