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9(2 / 2)
太子给身侧的四皇子使个眼色,四皇子不解其意,忽然灵光一闪:“父皇,儿臣去找太医!”行个礼就匆忙离去。
皇帝沉默不语。
饶是有人觉得打的狠,也不敢这个时候替御史台和礼部出头。
因为薛通明说了“数典忘祖”,而关外确实有一片土地是先帝早年御驾亲征夺回来的。哪怕距今已有四十载,但凡帮礼部说一个字,仍然有可能背上背叛祖宗的罪名。
于心不忍的一些人选择别过脸!
刑部左侍郎跟尚书低语:“大人,我说薛理不畏强权,现在您信了?”
“那也不能这么无所畏惧啊。”尚书忍不住反驳,“哪天我一时不察,弄出个冤假错案,他不得把我按在地上打?”
左侍郎:“薛理,字通明,不是字鲁莽,也不是无脑啊。御史大夫和礼部尚书乐啊礼的说一通,怎不见他出来反驳?”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i????μ?ω?ē?n???????②?5?????ò?m?则?为????寨?站?点
躲在几位大人身后的工部郎中低声说:“大人所言甚是。薛通明都不认识礼部那位赵大人。先前他一直看热闹,可能脚麻了,在几位大人慷慨激昂的时候,他在来回倒脚。”
刑部尚书:“你怎么知道?”
“赵大人出列的时候,薛通明问卑职他是何人。”工部郎中低声说,“赵大人说到退守关内,薛通明的气质陡然一变,感觉像是要杀人!”
不知何时移过来的吏部侍郎低声附和:“我是知道薛通明今日参与廷议。想想他四年前的所作所为,以为他会按耐不住。谁知回头一看,他抄着手看热闹。后来突然大声反对,我还吓一跳。”
刑部尚书确定自己不会被打,长舒一口气:“赵大人也是糊涂。祖宗家业哪能说丢就丢。不怪薛通明愤怒!”
吏部右侍郎附和:“谁说不是呢。就是心里这样认为也不能说出来。不是陷陛下于不义吗。”停顿一下,“幸好薛通明站出来。否则他们不依不饶,陛下为了颜面也不能妥协,最终我们都得跟着挨骂!”
刑部尚书朝里面看去,“你说御史大夫还起得来吗?”
刑部侍郎想起什么,脸色微变:“御史大夫好像还是同平章事?”
吏部和工部几人倒吸一口气,薛理把宰相打了?
刑部尚书惊了一下,朝御史大夫看去,见他脸色灰白:“无妨。宰相大人可能要提前致仕!”
俗话说,人走茶凉。
日后御史大夫无法入朝,便不足为惧。
工部郎中有一丝好奇:“薛通明这么做,太子知道吗?”
刑部尚书不假思索地微微摇头:“太子殿下目瞪口呆。先前太子还想劝阻。看到站在他身后的枢密使摁住副使,兵部尚书被侍郎拦住,太子才没出言阻止。”
吏部侍郎微微点头:“我也看见了。薛通明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刑部尚书:“在坊间三年,竟然没有磨平他的棱角?”
刑部左侍郎推荐薛理,自然要打听清楚:“何止!他回到家乡当年就和丹阳郡王攀上交情,去官学万松书院做事。第二年写了一本试题集。主持临安院试的学政说,当年丹阳考上十几个秀才。临安府的世家认为丹阳童生集体作弊要求重考。丹阳郡王都惊动了,亲自前往临安为丹阳学子讨回公道!”
尚书好奇:“你怎么连这事都知道?”
左侍郎:“学政回京述职那年说的。此事很多人都知道。卑职想想,当年中秋宫宴上薛通明骂完了礼部尚书骂陛下,定是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他非但没死,还能同家人团聚,于他而言是意外之喜。他自然不会因此平敛锋芒。”
听到脚步声由远及近,刑部尚书等人回头,四皇子拽着两个老太医跑过来,像是担心迟一步御史大夫便会一命呜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