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6(1 / 2)

加入书签

慢用!”说完带上门出去。看到常来的女客,林知了走过去:“点的菜上了吗?”

女客起身。

“您坐。我只是过来看看。”林知了看到桌上有猪肚鸡和锅包肉,“店里多了两个厨子,由他们掌勺的菜,可能跟其他厨子不一样。还吃得惯吗?”

女客笑着说:“我们又不是老饕,有些细微不同我们也吃不出。”问坐在对面的姊妹,“你觉得今天的锅包肉怎么样?”

妙龄女子笑着说:“跟以往一样酥脆。”停顿一下,“就是有点烫。”

“天暖和了啊。以前从后厨端过来不立刻吃,像这样的菜就凉了。”林知了又问,“猪肚鸡的胡椒多不多?”

女客:“我觉得辣味刚好。胡椒少了味就淡了,多了就只能喝到胡椒味。”

林知了闻言怀疑别的酒楼有这道菜,亦或者女客在家试过,否则她的表情不会跟吃过似的,“您慢用。”又去别处看看。

二楼的食客招呼一遍,林知了才下楼。

一楼仍然人声鼎沸。也跟以往一样,多是吃面喝汤吃馒头花卷的匠人。

林知了从楼梯口到柜台,没有刻意打量食客,也可以看出他们对面和饼很满意。

食客满意,林知了就满意。

林知了到柜台后面没有看到二哥二嫂:“鱼儿,二哥二嫂呢?”

薛瑜起身叫她坐下歇息:“买药去了。二哥说家里缺药,现在买好以后就不用特意进城抓药。”

林知了:“这个时候?”

薛瑜点头:“二嫂可能在店里呆够了,想早点回去。”

林知了:“估计是想家了。”

薛瑜困惑:“家里除了两房仆人,也没什么啊。”

林知了:“有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回到家心里踏实!”

薛瑜不觉得丹阳的家能令她心安。因此薛瑜无法理解,“我去后厨看看。”

林知了:“看看可以,不许掌勺!”

薛瑜装没听见。到后厨她就问要不要帮忙。厨子犹豫不决。薛瑜拿起还没做的竹签,看到上面写着锅包肉,“交给我吧。”

厨子赶忙提醒:“忍住!”

“我又不傻!”薛瑜白他一眼,做给食客吃的,哪能由着性子来。

厨子怕她忍不住,边炸鱼边打量她,看着她调糖醋汁用的糖和醋一样多,才敢专心做松鼠鱼。

午后客人离开,林知了也送二哥二嫂出城。

由于老太医说刘丽娘有可能早产,而民间还有个说法“七活八不活”,刘丽娘潜意识认为孩子七个月出生。

去年九月查出身孕,离早产的预产期近了,刘丽娘想着孩子的东西都在村里,因此才着急回去。

林知了想叫二嫂在她家生孩子,因为城里有很多郎中,还有老太医。

月底,薛理休息,林知了叫他带着弟弟妹妹去村里探望二嫂,顺便问问她要不要搬到城里生孩子坐月子。毕竟离东市近,吃什么买什么都方便。

薛理走后,年龄最大的洗碗工魏娘子把林知了拉到北屋账房门口,低声说:“掌柜的,你不该叫刘娘子来你家生孩子。”

林知了:“为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