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4(1 / 2)

加入书签

“帮我拿一套笔墨过来。”

熊锦州点点头,脚步匆匆地出去。

他们说话的位置是堂屋,侧面就是书房,熊锦州很快拿了东西过来,在桌上铺开后,宁归竹磨好墨,提笔书写染布需要的材料。

陈县令走到他旁边看了看,指着上面的两样东西问道:“这明矾和石灰是什么?”

宁归竹习惯了现代的称呼,再加上在家里时,不管他说什么,家里人都是好好好的,这会儿陈县令忽然问起,他手指骤然蜷缩了下,才镇定地回答道:“明矾就是白君,石灰是希灰。”

他状态的变化十分微小,县令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中原王朝的地域十分宽广,同一样东西的称呼五花八门,有没听过的很正常。

他只是提醒了一句:“最好写常用的名字。”

像白君和希灰,就是医学著作上出现过的名称,经年以来流传度极广。

宁归竹哪里知道现如今哪个名字用得多,干脆每样东西旁边都写了三四样别称,还顺手画了配图。

陈县令:“……”

看一眼,再看一眼。这工笔画得可真传神。

宁归竹将写好的单子留下后,顺口问了一句:“大人准备怎么收这些草药?”

陈县令翻了下,随口道:“去药铺里买啊。”

“……”

“宁先生有更好的建议?”

宁归竹道:“用来染色的草药不用太精细的炮制,大人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放出消息去,从百姓手里收了,咱们自己弄。”

一个县里收种作物的时间差不太多,现在放出这个消息,刚好能让结束农作的百姓忙起来,补贴一下家用。

陈县令闻言思索了下,“确实可行,只是这样的话,宁先生你就得先带人分辨草药了。”

百姓大多愚笨,刚放出消息时,肯定会送来不少,并非他们所需的草药。

宁归竹点头:“这是自然。”

他认不得所有草药,但染色所需要的那几种,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一来二去讨论完,教导染色的事情又得往后拖上几日,熊锦州还要去巡逻,宁归竹跟陈县令告辞后,朝着纺织坊那边而去,准备看看纺织学堂的情况。

到了纺织坊前,一抬头,就见这里竟是换了名字——工坊。

“宁先生?”

晋汤拿着吃食走来,见宁归竹站在这,笑问:“宁先生是来上课的?”

宁归竹摇了摇头,知道晋汤是县令的心腹,也就没有瞒着,将方才商量的事情说了一遍,又道:“听大人说纺织学堂还在办,我就过来看看。”

晋汤闻言点头,还主动邀请:“除了学堂,要不要也去看看织坊?”

“乐意之至。”

学堂内的课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宁归竹没有去打扰,和晋汤在外面看了会儿,就离开学堂前往不远处的织坊。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页?不?是?ī?????w???n?2???②????????o???则?为????寨?站?点

第82章

同样是“坊”, 外面高高挂起的工坊,指的是城市分区,而这里面的織坊, 则有工厂的意思。

織坊与工学堂一般, 也被院墙围着,大小上要小一些, 内里三排极宽敞的屋子, 里面摆滿了新織机,前两批学員就坐在里面干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