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2 / 2)
顾识澜:……
他猛地一拍额,出一口气道,“把别墅地址告诉陈心。”
……
此后几天,若不是有房真存来时时汇报行踪,顾识澜都要认为,陈心从他的世界彻底消失了。没有消息,没有电话,更没有偶遇,如果一开始陈心没有刻意来接触,他们之间的状态应该就是这样。
直到从房真存口中听说他今天有场辩论赛。
顾识澜入场的时候,比赛已然开始,环视一圈,已经没有位置了,正好,他也不想和别人挤在一起,于是便倚着会场后面站着了,朝台上一扫,陈心坐在正反三辩的位置,三辩?顾识澜挑眉,讲真的,他挺期待的。
现在是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顾识澜边处理信息,边随意听了两耳朵,
“……青年降低、低消费欲望,拒绝义务范围外的加班、退出效用不大的攀比性竞赛,看似是逃避是躺平,实则是及时止损,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于自己更有用的事情上。
第三,躺平是社会变革期的缓冲智慧,当ai取代百分之四十的传统岗位,全球化红利消退,青年以躺平姿态来进行自我缓冲自我调节,科技发展风云——变幻日新月异,今天你所奋斗的或许明天就变成乌有,躺平也是对时代的一种观察,一种认知调节,恰如德国“间隔年”制度鼓励青年勇于探索人生方向……”
听着听着,顾识澜拧眉,这稿子不是他的吧?抄的?还是代写的?
内容不错,但明显不熟,磕磕绊绊的,连最基础的短句都不行。
直到一辩结束,二辩也是这种情况,虽然比一辩熟练的多,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听出痕迹,顾识澜心里发堵,抬眸,凝视陈心的小队。
如果陈心对待比赛也是这种敷衍的态度,那他这一趟还不如不来。
抱臂倚墙,望着台上,耐着性子听完二辩的发言,即将到陈心时,他下意识屏住呼吸。
陈心闷头坐在位置上,一遍遍回顾自己的速记,他蹙着眉,额角冷汗直冒,大脑飞速运转,手在写写画画,他在抓对面发言的漏洞。现在还是二辩发言,台上摧人心脾的倒计时已然开始,一声一声,压得陈心不敢呼吸,终于,在倒计时的最后一秒,陈心仰起了头颅,手里攥着写好的草稿,他向台下扫视一圈,扫过评委席时,看见谢寻向自己投来了肯定的微笑。
像被春风拂过,陈心长舒一口气,对他点点头后,起身,一秒进入状态,周身被冰冷与理性包围,语气铿锵有力,
“质询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您方将躺平定义为“彻底放弃努力”,但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者中35%选择降薪转行,他们并非不努力,而是选择了更加适合自己的行业,所以,这算躺平还是积极转行?
当一名程序员拒绝996选择朝九晚五,用业余时间学习建筑学转行,您方认为这也是在逃避现实吗?” W?a?n?g?址?发?布?y?e?i????ü???é?n?Ⅱ?0????????????ō?M
……
冷漠疏离的眼扫过对面每一个人,干涸的嗓子咽了口口水,陈心接着道,
“根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73%的躺平青年仍在学习新技能,他们只是拒绝当”人肉电池“,请问反方,清醒选择等于逃避现实?如果明知是坑,青年还要往里跳是吗?
马拉松选手发现路线错误暂停比赛,是逃避还是智慧?这不就是青年现状,明知路是错的,按您方的意思,还要耗费身心坚持走下去是吗?
反方高呼奋斗,却忽略一个问题,xx工厂工人时薪二十,直至加班猝死也买不起一间厕所,但在千万颗螺丝钉的努力下,老板却赚的盆满钵满,这到底是自我的奋斗,还是别人美好生活的献祭?
如果您方质询,难道他们的奋斗对他们就没有收获吗?有收获,这还是我前面举的马拉松的例子,马拉松的意义之一是个体意志的磨炼,可即使路线错误,不论怎样,他们跑了,坚持了,意志始终会得到磨炼,可然后呢,路线错误,往小处说,沿途本可以拿到的、补充体力的补给没拿到,最终名次也可能遭受改变,往大处说,万一路上出个什么意外,原本的救护资源还能如正确路线一样,及时赶到吗?那么和此点比起来,原本无论怎样即使换个项目也能收获的“磨炼意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