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3(1 / 2)

加入书签

试成绩是二甲第四十七名,不上不下,文怡起初还觉得略低了些,好生安慰了许多话,但聂珩自己却并不放在心上,只专心备考庶吉士,到了卢老夫人跟前,也不过说笑些家常小事,又问了自家父母康泰,妻子平安,对科举只是一言带过。卢老夫人温和地应着,等送走了人,方才对文怡道:“你这大表哥,从小就聪明,我原以为他只是伶俐些,会背书本罢了,今日看来,却果然是个水晶心肝剔透人儿。”

文怡不解:“祖母此话怎讲?”

卢老夫人冷笑:“这科举哪是那么简单的事?举凡会试上榜的,只要没有大错,殿试就不会落榜,不过是争头甲二甲三甲罢了。状元、榜眼与探花,这三个名头好听,却都是进翰林院的。三年一科,在翰林院那种地方,谁不是顶尖的人物?名次越高,名声越大,越容易成为别人的眼中钉。等到三年后散了馆,总要熬上十几二十年,才有望进中枢呢,真要成了众矢之的,这日子可就难过了。倒不如名次不高不低的二甲进士,一样能考庶吉士,一样能进翰林院,三年后散馆,考得好了,一样能到地方上任官,熬够了资历,一样能进中枢。既然都是一样的,那又何必争那风尖浪口的荣耀,去当别人的眼中钉呢?”

文怡恍然大悟,笑道:“我只说以大表哥的聪明,不该在会试时只考到一百多名才是,原来是这个缘故……如今大表哥不显山不露水的,该争取的却都没落下,又不会熬坏了身子,反倒更便宜些呢。”

卢老夫人点头:“他一向病弱,心又细,本不该在功课上太过劳神的,要我说,当上三年庶吉士,就随便寻个不好不坏的地儿当几年官,也就罢了。有了进士名头,老家那里断不会有人敢得罪聂家的。”

文怡正要接话,却听得水荭来报:“去羊肝儿胡同的人回来了。”文怡忙让她去传人,回头见卢老夫人瞟着自己,脸上不由得一红。

派去的人正是赵大,他在门槛外跪下,脸上带着几分焦急之色,满头大汗:“老夫人,小姐,羊肝儿胡同那边正乱着呢,姑爷不在家,尚书府派了人去帮着料理家务,不知为何跟姑爷的管家闹起来了,三姑太太要将那管家捆了卖掉呢”

第二百三十二章 救兵上门

卢老夫人与文怡闻言双双大吃一惊,文怡更是立时便站起身来追问:“这是怎么回事?你且细细说来,柳家大爷不在家,是去了营里么?!”

赵大忙答道:“姑爷正是去了京南大营,听他家的人说,巳有七八日不曾回来了,又得了消息,朝里定了下月初五,大军开拔,估摸着姑爷在那之前应该还能回家一遇。姑爷的管家素来得用,有他料理着,家里也没什么事。只是今儿一大早,尚书府的一个管事带着人过去,说是为着柳家表少爷要办喜事了,府里要大摆宴席招待宾客,用来摆设的古董珍玩不够,想着姑爷那里也有几件古物是从前老太爷留下来的,先前姑爷搬出来时,尚书大人便把东西分给他了,如今府里有急用,要借回去摆几日。姑爷的管家说,主人不在家,他不敢自作主张,不肯开库房让他们把东西拿走,那尚书府的管事跟他吵起来,一直闹到后晌,三姑太在尚书府里得了消息,便亲自带了人过来,把那管家给捆了,如今姑爷家的下人拦住了他们,不让姑太太把人带走呢。小的见情形不妙,从姑爷家的门房那里得了消息,便立时赶回来报信了。”

文怡听得气愤不巳:“这么说,尚书府的人这时候还在闹了?!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么?!”柳东行不在家,家里虽有管家下人,又怎能应付得了堂堂尚书夫人呢?三姑母这是故意的,柳东行人还没走呢,她就这样明火执杖上门夺产了,若是柳东行当真离了京城,她岂不是要把他全部身家都占了去?!柳东行好歹也是个官身,领着朝廷俸禄,又是即将出征北疆的勇士,她怎么就有这样大的胆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