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7(1 / 2)

加入书签

”从前我还疑心他们夫妻有意思走宗子之位,但我们回来时,他们都拜完祠堂、上完族谱了,一个字也没提过宗子的事,可见是真没这个意思。那九妹妹也没必要坏我的名声了。::

她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对侍琴道:”你也别胡乱猜疑了我晕船的事,除了你就只有她一个还记得,还知道要问候我一就冲她这份心,哪怕她与我有些口角,也不过是小节。她并不是坏人,我们就不要与她计较了。”

w?a?n?g?址?F?a?布?页?????????€?n????0?2????????ō??

侍主讪讪地应了,眼珠子又转了转,赔笑道:”奴婢其实也不觉得九姑奶奶是有意为之,只不过……族里几位太太也有可能是因为她,才会觉得奶奶不好。奴婢打听过了,九姑奶奶初贝众位长辈时,还有几位太太对她不大喜欢呢,但她后来一出手就是金首饰:还道了不少好料子,那几位太太就不再给她脸色瞧了,还夸她恭敬知礼待人和与,听到别人说她的不是,还替她说好话呢!依奴婢看哪,什么和气不和气,都是假的!不就是因为九姑奶奶送了厚礼么?奶奶见长辈时,只按规矩送了几匹尺头,若在往日,自然是无妨的,但跟九姑奶奶的礼一比较,就稍逊一等了。那几位太太嘴上不说,心里说不室正抱怨奶奶小气呢!”

文娴吃了一惊:“真的?九妹妹真这么做了?!”

侍琴连忙点头:……千真万确!奴婢问了好此人了。昨儿在太太那里见到四太太时,她头上不是插着一对金花簪么?那就是九姑奶奶送的!族里每位太太都有,各人的款儿都不一样:掐丝的簪子手工很好,但一对加起来也不过费了八钱黄金罢了,不值什么。也就具没见识过真正好东西的乡下人,才会拿它当成宝贝!”

文娴瞥她一眼:“你又说这些话了,仔细别人听见”,细心一想,昨日确实是看到柳四太太头上戴了这么一对簪子,她当时还在想,几个月前就不再时兴的花样,恒安人怎的到现在还在戴?京城里时兴的首饰花样早就换过两轮了。不过柳四太太进京操办她和东中的婚事时,确实正在流行这种样式的金簪,大概是她误导了其他几位婶娘,让她们以为那是时下花样最新的首饰吧?想来九妹妹文怡一向在这种事上不大用心,不清楚也是有的,她若不是在前两三个月里常常代表学士府出门参加各种饮宴聚会,也不会在这种事上留心。

于是她便道:“婶娘们大都上了年纪,用不着戴什么新花样的首饰,既然她们喜欢这些,我不是还带了许多玉花簪回夹?给族里的几位姑娘各送一件去就走了。”

侍琴忙道:”族里的姑娘们大都还小呢,说的话也不顶事,九姑奶奶也不过是只送了其中两位年纪最大的,奶奶送她们东西,根本就是白费劲儿!依奴婢说,真要送,还是要送给几位太太,而且还要大方些,送点真正的好东西给她们瞧,咱们奶奶可不是小气的人,只不过是她们没见识罢了!”

文娴想了想,有些迟疑地点了头。

于是第二日,侍琴便奉了文娴之命奔走在柳街之中,给几位柳太太重新送礼去了。送的是她特地帮文娴挑的一一两市的赤金簪子,上头镶着贵重的碧玉如意,成双成对,寓意也吉祥,同时送去的还有几幅好料子,一对玉佩十足重礼。除此之外,两位年纪大此的柳小姐还各得了一支玉花钗,用白玉磨成薄片,组成了牡丹与道花的形状花蕊是珊瑚珠子,绿叶是碧玉凿成,缀着水晶珠子串成的流苏晶莹通透,在阳光下闪得人眼花。正是京城眼下初冬最时兴的样子,十分相衬,也是文娴的心爱之物,为了大局方,结果两位柳小姐一看就喜欢上了。

但柳小姐们喜欢,并不代表柳太太们对文娴的观感就有了好转。柳四太太率先对妯娌们嘲弄道:”沉甸甸的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有钱似的,这是打发叫花子呢?!把我们当成什么了?,”

柳三太太今天也来了,嘴角带着讽意:”那送东西来的丫头还生怕我们不知道似的,特地说明这东西费了多少金子,那玉又有多贵重,还拿行哥儿媳妇送的对簪来说事儿。这是听说了我们私下议论她们妯娌俩的话了吧?难道我们夸奖行哥儿媳妇,是为着她送了我们八钱重的金簪子?!不过是为着她的恭顺知礼、行事平和!我们家里虽比不得长房有钱,也不差这一两几钱的金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