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31(2 / 2)

加入书签

但所有的这些事,都比不上接下来发生的另一件事引人嘱目。

被赶出家门多年的一名长房丫环,在外头生下了柳复的儿子,事隔十多年后,孩子上门认祖归宗了!

就在柳复夫妻带着东宁与文娴小夫妻俩去拜祠堂的那一天,柳四太爷领着这名少年出现在同一个场合,向全族族人宣布了这件事。看着那少年肖似柳复的眉眼,加上他把当年的细节描述得清清楚楚,从母亲的名字、担任的职司、柳复的生活习惯到白姨娘等一众妾室通房的名字、年纪,全都分毫不差,他甚至还拿出了母亲当年被卖时穿戴的衣裳首饰,无论是柳复还是族里记性好的人,都确认了它们的真实性。这样一来,无论柳顾氏的态度如何歇斯底理,都无人能质疑这名少年不是柳复所生了。

柳复看着那少年,显得有些激动,但也有几分尴尬。激动,是因为他的儿子太少了,东宁软弱不成材,东乔身体不好天赋有限,只有一个东俊还算合他心意,如今又添了一个儿子,不能说不是一件喜事。

可是他也觉得很难为情,因为这孩子的母亲在当年并非他名正言顺的通房,不过是因为他有几分喜欢,就收房了,却没来得及过明路,事隔多年后,被一向看不惯自己的长辈当着全族人的面揭破旧事,实在有些丢脸。其实他绝非好色风流不讲规矩的人,若是他早些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必然能做出更妥善的安排。

不过,看着这个眉清目秀、颇肖似自己年轻时候的儿子,柳复还是心软了。他尽可能用温和的语气问对方:“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这么多年了,怎的不早些来找我?”

那少年文质彬彬,又带点儿拘谨地回答道:“孩儿名叫白矢,这是随的义父的姓,今年十四了,是六月初十生的。先母早年也曾想过托人去京城给父亲送信,只是.....”他小心地打量柳顾氏一眼,迅速低下了头,“这事儿让外人知道,未免于父亲声名有碍,她不敢轻举妄动。

加上那时候义父刚刚去世,只留下孤儿寡母,无人支撑家业。先母感念义父大恩,便留下来照料他的妻儿,帮义母撑起家业,却对孩儿的身世不发一言。原想着报完了恩,再去找父亲也不迟,没想到这一耽搁,便是十几年,去年春天先母病倒了,觉得不好,怕自己去了,孩儿便再难认祖归宗,这才将当年的事告诉了义母、义兄和孩儿,让孩儿想办法找到父亲。”

柳复心下算了算,确认这孩子的确是自己的种,只是他母亲在寒冬时节被赶出家门,委实太可怜了些。他心中又添了几分怜惜:“方才四叔说,你在你义兄家读过两年书?可有功名?”

白矢有些羞涩地笑了笑:“没有,义兄倒想让我多读点书呢,他说我是正经书香人家的孩子,比不得他们是行商的人家,只要会写会算又懂得礼仪道理就行了,多读点书总有好处,也不枉费了我功课比别的同窗都强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