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3(1 / 2)
?”
“首领留下?不太可能吧……”大荣复皱起眉头:“会不会‘大爷’走了,留下了一个能决策的传人?”
“那意义何在?”狄进反问:“‘大爷’的年龄大了,他不留下来,逃出京师,反倒将苦心培养的下一代传人留下,以身涉险?”
“是了!”大荣复一想也对:“此人身有残疾,我们如今在城门和码头都把守好了,他是自忖跑不出去,干脆留下殿后?”
“无论‘大爷’的想法是什么,他的手下撤离,能用的人手少了,这反倒是擒获此人的大好时机!”
狄进一直认为,这个头领才是“金刚会”不可替代的灵魂。
且不说“大爷”选择传人的范围有限,第二代也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经历与磨砺,往往难以达到第一代的高度,更何况外来的契丹精锐,终究与国朝的汉人内奸有别。
所以狄进对于第一代六神通称号者的兴趣,其实要远远高于二代,哪怕这群人年龄大了,有的已经病死,也要优先拿下他们!
如今暂无定论,狄进沉下心来,吩咐道:“曹汭一死,曹利用势必借题发挥,这案子将是接下来高层争斗的漩涡中心,不适合机宜司侦办!”
大荣复眉头紧锁:“可已经被我们赶上了……”
“没有赶上了这种说法,朝廷自有制度,各司其职!”狄进淡淡地道:“京师出了凶案,应交由哪个衙门负责?”
大荣复一怔,然后如释重负:“是!下官这就将此案移交开封府衙!”
第三百零三章 杀人案转为舆论战
开封府衙。
后院屋中,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的钟离瑾,正盘坐在蒲团上,持诵《观无量寿佛经》。
或许是受到了韩愈的影响,北宋的文臣,大多对于佛门的感官不好,如欧阳修更是极端不喜,甚至别人谈论佛教,他都会摆下脸色,更给幼子起了一个颇具蔑视的小字,以示对佛门的不屑。
不过也有部分文臣,依旧崇佛,钟离瑾就是其一。
他的母亲精修佛道,受其母的教育影响,从小也信佛,据说日日行善二十件,随后得升官运,至开封府,但历史上他刚刚权知开封府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也不知这福报到底算是来了还是没来……
如来!
所幸这个世界由于官位的变动,钟离瑾提前两年入了开封府,身体显然还是不错的,他也不免想要再多积累一些功德福报,为入两府作准备。
正努力着呢,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同样是新任的判官刘景融到了门外,平复了一下呼吸,低声道:“大府!”
钟离瑾念诵经文的速度不变,直到将一篇诵完,手中捻动着佛珠,嘴上才不紧不慢地道:“何事啊?”
判官刘景融道:“曹侍中从子,三班奉职曹汭,在家中身亡!”
钟离瑾手中转动佛珠的动作顿了顿,语气倒是毫无变化:“依律查案便是。”
判官刘景融赶忙道:“案发后,机宜司提举刘知谦最先抵达现场,据曹家中人所言,刘知谦本是去缉拿曹汭,结果发现他遇害身亡,才匆匆离去,后将案子转了过来!”
“嗯?”
钟离瑾脸色终于沉了沉,但仔细一想,又缓缓地道:“此案确应归开封府衙审理,你们去细细查明便可!”
“是!”
这位大府说的都是官话,不过判官刘景融的目的,也只是将情况禀明,避免自己后面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此时得了主官的命令,立刻告退,步伐倒是显得轻快了不少。
曹汭之死,干系不小,作为第一线的查案人员,当然不能懈怠,判官刘景融回刑房的路上,已经琢磨了一遍他上任后,熟知的吏员名单,将其中干练的挑选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