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9(1 / 2)

加入书签

他的田地钱财悉数充公,铺面卖了为其买块墓地置办棺木,厚葬其一家老小!”

受害者侄子脱口道:“不可能!”

薛理:“难道你伯父不曾给你托梦,请你为他伸冤?”

死者侄子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反驳,又不敢怒斥薛理一派胡言。

薛理令衙役送他出去。

新提上来的刀笔吏是庐州本地人,对死者一家较为同情,事发时也曾留意过死者亲属情况,“大人,这人以前从未出现过。案发之初只有死者的岳父岳母曾来闹过。”

薛理:“以前他们为了自保忍气吞声,如今就别想坐享其成!受害者的铺面还在?”

刀笔吏点头:“不止他一家,知府——前知府和安王的铺面都在。”

薛理:“明日卖掉。剩下的三块地,留出一块厚葬这些冤死的百姓。余下的钱,用来修墙挖河架桥铺路!”

刀笔吏闻言很是高兴,当天下午就把此事安排下去。

余下两处民房和近百亩土地由薛理做主送给各地县衙,但令县衙把两处房屋改成学堂。

庐州各县父母官早已打听到薛理是那个敢打宰辅和尚书的薛探花。面对这样的刺头,且有皇帝和太子撑腰的刺头,各地父母官非但不敢抱怨没钱请先生,还要伏低做小地请薛理为学堂提名。

薛理一向没眼力见儿,此时也一样,房屋属于某某村或者某某县,就在上面写下“某某书院”。

薛理和两个同僚又在庐州呆了近半个月才得以把庐州府政务交出去。

翌日清晨,三人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

此时,城中一家不起眼的饭馆开业,门前出现两队人,一队噼里啪啦放炮竹,一队敲锣打鼓来贺喜。

可是饭馆东家没有请这些人。毕竟是两间店面的小馆子,不值得大操大办。饭馆东家四处询问这些人是谁请的,问了半天没问出来,薛理的样子浮现在眼前,饭馆东家有个不好的预感,跑到知府衙门一打听,薛大人出城了!

这位饭馆东家不是旁人,是帮薛理送信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拿到林知了给的食宿费在城外买房。这位在城里买两间店面。做饭的厨子自然是他的几个兄弟,也是给薛理做十多天饭的几人。

饭馆东家跑到饭馆把此事告诉他的兄弟们,帮助过薛理的几位江湖好汉难以置信,连声询问:“什么时候?新知府来了?”

饭馆东家:“新知府是昨天下午到的。薛大人是今早走的。”

有人很是懊恼:“一直觉得薛大人公务繁忙不好意思打扰他。早知道这样,我应该去给薛大人当护卫!也不至于他出城了我们才知道。”

饭馆东家:“薛大人离京几个月担心家里吧。好在我们知道仁和楼在什么地方,日后有机会到京师再去拜见薛大人。””

此时得以沉冤昭雪的百姓也打算等薛大人闲下来就去知府衙门谢恩。然而等他们到知府衙门才知道薛理都快到家了。

这些百姓别提多后悔。

分到房田的百姓听说薛理回去了只是有些许失落。并非他们冷淡,而是薛理无论分房分地,还是审理案件,都提一句“皇恩浩荡,我等只是奉命办事。”

薛理看着年轻,用前庐州知府的话来说就是“乳臭未干”!百姓自然不信他敢扳倒安王,有能力扳倒为祸一方的庐州知府,因此打心眼里感激皇帝。

薛理回到京师那日已是四月初。

走时京师银装素裹,如今换上春装,目之所及,鲜花烂漫,绿柳成荫。

薛理没去仁和楼,而是直接回家。大门紧锁,薛理翻墙进去拿到备用钥匙,进屋后喝点冷水就找出文房四宝上表。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y?e?不?是??????u???è?n????〇?②?5?????o???则?为?屾?寨?站?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