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 这算掉马吗?(1 / 2)
“我有一事,欲问孙神医。”
“不敢当‘神医’之名,陛下请问,臣必知无不言。”
“我看这针灸的人形图,穴位多达三百余个,很是奇妙。我想知道有没有哪个穴位,以力贯之可致昏而不致死呢?”
“这……陛下久经战阵,杀人之技应十分纯熟了,怎会多此一问?”
“我不想伤人,故有此一问。”
“自然,如当阳(太阳)穴、百会穴、鬼枕(风府穴)……”孙思邈的手在那穴位图上缓缓轻点,移动,一一举例,“头颅上这些,稍微用力,就能致昏。”
“这些容易没命吧?”某天可汗表示疑惑,“这几个地方一使劲,很容易就死了。”
孙神医无奈道:“陛下,那是你对敌时下手太重了。”
“哦,你继续说。头上的穴位都不算。”
“那便是膻中穴,膻中为气海,肘击此穴可阻滞气血,清阳不升……”他精准地点在图上人体两乳中间的那一点。
“要是用箭呢?”
“弓箭还是刀剑?”
“都可。”
“以陛下您的武力,怕是穿透至后背了吧?岂有活路?”
“那还有吗?”
“有。再往下是气海穴,脐下一寸半;关元穴,脐下三寸,此乃元气汇聚之地,外力冲击则气血紊乱,眩晕无力,瞬息昏厥。除此之外还有内关、三里……”
孙思邈尽职尽责地介绍完毕,不免好奇地问了句:“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陛下连行猎都要被上谏,又问这些做什么呢?”
何止行猎,追个兔子都要被叽叽歪歪,搞笑,好像他是个金贵又脆弱的瓷器,追兔子玩都能把自己弄伤似的。无语,很无语。
“本来是想打晕魏征的。”某时常被气得要死的大唐皇帝陛下这么回答,颇为惋惜。
“!”孙神医惊道,“万万不可!”
“说说而已,不必当真。”天可汗笑眯眯。
孙神医忙道:“陛下乃我大唐天子,一举一动皆为臣民表率,不可如此鲁莽,万一伤到臣下,实乃臣助纣之过矣。”
“这都跟谁学的,我还什么都没干呢,就又助纣了。不是秦皇,就是汉武,昨天桀纣,今天隋炀……哼,想想也不行吗?”
“动念则易成行,臣为医者,悬壶济世,自当进谏陛下,既非战时,便不可随意。”
“嗯,神医言之有理。那有没有什么药物,能让人闭嘴晕倒呢?”
行了一辈子医的孙思邈一言难尽地看着他,叹了口气,先回答,再掐灭某只皇帝的念头,逐渐熟练。
“若说药物,《吕氏春秋》有载,堇,辛而苦,有毒,现在称之为‘乌头’,生用害人,熟用大益[1]……”
……
李世民喜欢跟博学的医者交流,像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杀人与救人,毒药与良药,存乎一念,瞬息可变。
那些路边田野随处可见的、
又拖到现在,意志再强,身体也跟不上。”
可不是吗?从被迫离开代郡开始,李牧哪有一点喘息的机会?箭法再好,身体也得跟得上啊,不然是根本透不了李世民的铠甲的。
“那李牧……”蒙恬眺望了一秒,李信就已经冲过去了。
“膻中穴加乌头,铲形箭簇,命中则放血,不会造成贯通伤,也没有倒刺或血槽,但有毒。”李世民耐心地解释了一句,长刀所向,顺手割首,甩了甩刀锋上鲜红的血,“我用的分量很小,毒性不强,但见效极快,容易深入血脉。我和夏无且拿兔子和野猪都试过,试了很多次。”
他甚至朗声提醒赵军道:“我的箭有毒的,你们最好赶紧带你们将军回去,不然他活不过今晚。”
李世民一般不用毒,这也是难得的特殊情况,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让对方失去战斗力。
李牧倒在了战车上,很快便毒发昏迷。
赵军失去了指挥的主将,在骚乱中仓促撤退,原本层层封锁的阵型便乱成了一锅粥。
可以理解。蒙恬暗忖,要是重伤的是他旁边这位,秦军也会乱成这样的。无关军队的素质,实在是主将太重要了。
一小场战斗的成败,比不上秦军主将安然无恙来得可贵。
“我们追吗?”蒙恬依然牢牢守护在他家太子身边,警惕一切来袭,看都不看撒欢追出去的李信。
这人上辈子是狗托生的吧?一眨眼的功夫就奔出去老远,跟他一比,小太子都显得冷静又稳……诶?
“追!”李世民命令道,摸摸朱骧的脑袋。
负伤的骏马低低嘶鸣,马蹄踏着敌人落地的盾牌,追着撤退的赵军,依然奔驰如风。
它在流血,可它却一心想为它年轻的小主人带来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