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2 / 2)
辛长平倒不用请假,反正考场就在县衙旁边,他只需把辛盛送到考场外,等考场开始放人进去了再去县衙上值,县试要考一整天,等辛长平下值了正好又可以到考场外等着接他。
他们到了考场
门口,考场的大门还关着,只见一群县衙的差役在考场外面守成一圈,只考场大门处等着搜检考生的是县试的考官从府城带来的兵丁。
辛家众人才送到外围,辛盛便和书院里相熟的同窗碰了面,黎山书院的几位先生也都在此等着,等书院参加考试的学子都到齐了,便会由先生们带着一块儿去门口核验身份。
和辛盛住同一个学舍的姜南星今日虽不参加县试,但也早早的跑到考场外等着辛盛,他远远的瞧见辛盛到了,便满脸是笑的凑过来,喊道:“辛盛,我来送你考试,祝你今日文思泉涌、一举夺魁!”
过年时在杨家的一番对答,使得辛盛的才名已经传遍了潍县,甚至那些个在场的外县的秀才,回家也和亲友念叨了辛盛许久,将近两个月的舆论发酵,如今辛盛在东安府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神童。
听到姜南星大声喊辛盛的名字,考场外立时就有不少非黎山书院的考生转头过来,纷纷盯着辛盛上下的打量,好像要瞧瞧传说中的神童是不是生了三头六臂。
辛盛虽然今年才十三岁,身高却有五尺多近六尺,不比成年的男子身量矮多少,今日穿着一身簇新的蓝色绸布长袍,更衬得他肤白俊秀,背着个挺括书袋,站在人群中颇有鹤立鸡群之姿。
有那出生贫寒的学子便忿忿不平的说道:“又是一个膏粱子弟,都传他看熟了几百本书,才十三岁大,他读书才几年,我倒不信,他们这些富贵出身的最爱干这些沽名钓誉邀买名声的事!”
他旁边站着一位学子倒是说了句公道话:“那你就误会了,他是正经的农家子出身,他爹这辈才开始读书的,也只是考了个秀才功名而已,算不上什么富贵人家。”
“他那一身行头至少得花二三两银子去,寻常农家子哪会置办这么贵的衣袍。”那贫寒学子指着辛盛那身新袍犹自不信,又瞧着这个跟自己搭话的眼生学子问:“你又是谁?怎么好似对那辛盛十分了解?”
“某乃郑绩,字业林,乃是潍县一童生,那辛盛的娘亲乃是县中知名绣娘,他家租了我一间商铺开了一家名为锦绣阁的绣铺,所以我才知道一二。”这人便是宋氏租下铺子的主人郑绩,他已有童生功名,今日来考场外不是来参加考试,而是为了给同窗身份做保来的。
当年郑绩也曾去黎山书院投学,却因为天资不够被拒,之后在县城里一个老秀才开的私塾里求学,今年有两个同窗要参加县试,郑绩一早就被他们拽来了考场外。
“既如此倒是我误会他了,不过科举考试还是卷面上见真章,就看这名气甚大的神童今次能取得什么成绩吧。”那贫寒的学子见郑绩说得信誓旦旦,又听说辛盛的娘亲是绣娘,那自家缝制些鲜亮衣裳倒也不奇怪了,才停止了散发酸气,说酸话说到人家熟人面前,他也没脸再站在原地,留下一句话便往考场门口挤去。
见那满身酸气的学子走了,郑绩身后两个同窗便拉着他说:“原来你认识那辛盛,既如此快帮我们引荐一下,那传闻可是真的?听说他被黎山书院的山长考了一个时辰,皆对答如流无一处疏漏,我们做卷子还要打几遍草稿,怎么会有人这般厉害?”
“不认识。”郑绩拉开同窗们的手说:“我只是和他爹见过一面罢了,你们好好考试,和他一起中了童生,自然能搭上话,走走走,我先带你们去前面等着,待会人多了挤不到前面去了。”
辛盛倒不知道不远处有人对他阴阳怪气,更不知道还有人替他解围,他拉着好友姜南星来见自己家人,对爹娘与妹妹介绍道:“爹爹娘亲、妹妹,这便是我在书院的至交好友姜南星”
姜南星比辛盛要大一岁,个子却比辛盛还略矮一些,白皮肤大眼睛一张娃娃脸。
“辛叔叔、辛婶婶安,头一次见面,没准备拜礼,下回去家里探望你们再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