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7(1 / 2)

加入书签

叹道:“辛氏着实有好运道!”

此事更加坚定了褚家与辛氏合作的决心,时人本就信天道命理的玄学,辛家这般运道,岂不是得天眷顾,家中先有辛长平高中举人且进士有望,后辈里辛盛更是天才之名传遍府城,如此起码两代都能跻身官场相护。

又是百余年来唯一一个得到蚕种的人家,家里又正好有一个善于经商的女儿。

此乃明明白白的兴旺之兆,褚家本就信命,身边出现了这般人家,自然要跟着蹭上这股向上的东风。

褚誉出言说

:“无碍,简王若要送绸布去滨州出海,我褚家还愿帮其运货至滨州,劳烦月娘届时替我们与简王好言几句。”

辛月不知简王为何不愿与贺州世家打交道,没有与褚誉打包票,只说下回与简王相见时问上一句,褚誉得到这句话就很满意了,笑着离开去钱庄提银票。

送走了褚家人,辛月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平复了会兴奋的情绪,那二十四万两银子一直在她脑袋里像弹幕一样来回的闪过。

拍拍跳动得厉害的胸口,辛月看向辛长平说:“劳烦爹爹写上两份契书出来。”

别看辛长平全程脸色如一,其实他也大为震撼,他做县衙书吏时虽不负责县中账务,但每年也要帮着把全年县衙收税的总额记上折子上报到府城。

潍县全年的商税收入不过两万余两,潍县没有多少大商家,想想其中大部分应该都是褚家缴纳的,按税额推算也知道褚家每年营收得在十几万两以上,利润应该不少,但也没想到褚家能轻轻松松的拿出二十多万两现银来。

辛长平提笔一边写起契书,一边在心里暗自沉思,如今货没出一匹,就收到二十四万两的银票,辛长平想到去年年底还在为了儿子一年五两银子的学费发愁,一时有种如梦似幻的荒唐之感。

娘子的绣铺一个月挣得数百两银子,一年也有上千两的进益,原以为有了蚕种,自家一年也能分得个一、二千两银子,合起来已经算是极富足的人家了。

没想到现在这个发展,将来辛氏商行何止一年挣两万两银子,怕是得比当初预期的翻出数十倍去。

第112章

银子当然是好东西,可过犹不及,辛长平忍不住心中忧虑起来,自家亲属本都是本本分分的普通农民,一朝巨富,会不会并非好事呢?

他写完一式两份的契书,放到一边晾干,抬头看向女儿,面含隐忧,又不知如何提,在一片势头大好的时候,说这些话是不是有泼冷水打击女儿兴头的意思?

辛月不是真的小孩,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她瞧出辛长平脸上的纠结,眼中的隐忧,以为是这契书立得哪里有不妥之处,忙出言问道:“爹爹,可是哪里有问题?”

辛长平本不想在女儿这么高兴的时候扫兴,本想暂且压下心中的担忧,且想观望一下家人对此事的态度,再寻合适的时机提。

可没想到女儿心思敏感,竟然发现了他的不对劲,还主动出言询问,辛长平早就不把女儿当稚嫩小儿相看,如今在他心中,女儿月娘和儿子辛盛一般值得信任托付。

于是辛长平叹息一声说:“月娘,原先我们说一年商行能收益两万余两,这份财富已经值得所有人喜不自胜了,今日依你和褚家伯父所谈,商行将来的收益难以估算,为父怕这财富过多,于咱们不是幸事。”

辛长平站起身走到辛月身边,摸着女儿的发顶,坦然说出自己的感受:“月娘,辛氏族谱寥寥,祖祖辈辈都只是小人物,许是祖上不曾阔绰过,为父才这么谨小慎微,不敢坦然相受这么巨额的财富,甚至会感到害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