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1 / 2)
:“今上确实承了成帝遗志。”
杨继学与褚亮在一边听得半懂不懂的,忍不住追问详情,于是辛长平和杨怀德纷纷说了自己面圣的经过。
杨怀德的经历倒还平常,只是和皇上诉说了一番明志之语,辛长平的经历却让另外三人合不拢嘴。
辛家弄出一个辛氏商行,褚家、杨家都知晓,褚亮甚至还亲自带自家商行大管事登过辛家门求合作,杨老夫人和辛月谈好合作后,也送信到京城告知了杨怀恩,杨怀恩也没有隐瞒堂弟和儿子。
说实话没人会不羡慕辛家的运气,眼看着辛家要起家了,可以想象得到以后他们的家境差距将翻转过来,也就是他们都不是那心眼小的,若是那心眼小的都要在心中嫉妒了。
他们虽不嫉妒,可羡慕还是有的,现在一听辛家竟然把近半的股份都献给了皇上,连最稳重的杨怀德都震惊不已,好半响才回过神来说:“辛氏……实在大义。”
杨继学随着堂叔的话点头,光是代入的想一想,都觉得很艰难,于是说:“我不及学洲,想想失去的会是多少财富,我都忍不住开始心痛了。”
褚亮算是没少见过银子的了,也心慌得很,憋了半天最后说:“咱侄女儿才是最难得的,皇上给个县主肯定不亏,要我说咱侄女儿配得上做个公主!”
褚亮原先就很懊恼,自己没个适龄的儿子,娶不到这么好的儿媳,现在更是难受,早知道晚几年生儿子了!
等晚上杨怀恩下值回来听说了这些事,也久久无语,最后回过神来瞧着辛长平的眼神十分复杂,很是欣赏、赞叹,又有些自愧不如的羞惭,说:“比起来,学洲你比我更像是老师的弟子,我虽受老师教导,却还是受出身影响颇深,不如你这般大义。”
辛长平四人依然还是把殿试的答卷默写出来,互相传看,杨怀恩瞧过之后,再也不觉得辛长平与杨怀德在伯仲之间,就凭辛长平这答卷,再加上进献之功,这种又有实力又有大义的人才,皇上如何能不喜,辛长平殿试排名必然大有进步。
至于杨继学的担忧,杨怀恩也出言劝道:“这题难答又不是你一人难答,说不定原本会试排名在你之前的人此次答得还不如你。”
这么一想还真是,今日殿试能提前交卷的总共也不到二十人,想来剩下的二百八十余人都是如他们一般不自信的,这么说来,连褚亮都起了几分侥幸之心,若是名次能往前些,总归还是比做孙山要好听些嘛。
虽然后面不再有考试,可几人谁也不想出去游玩,对诗会文会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于是四人都忐忑的在家里等待殿试放榜的日子。
等到了放榜那日,四人谁也坐不住留在家里等音讯,求学二十来年,为的就是今日,一大早天还未亮,四人就不约而同的穿戴好了,在门口相遇,一起往贡院走去。
他们来得不晚,但别的贡士也是一般的积极,当初会试的会元是江州人,会试的第二、第三皆是湖州人,整个三百名贡士中江州、湖州各有几十个学子考中,两拨人分别站在左右两侧,泾渭分明。
江州的学子们捧着他们的会元说:“今年的魁首必是出自我们江州。”
湖州的学子很不服气,说:“会试的名次可做不得准,哪年殿试公布的排名不得变化变化,要我说啊,江州会元长得倒是不错,做个探花刚刚好!”
这排名还没公布,江州、湖州的学子倒是火药味十足,不过两边都不曾给别州的学子多余的眼光,这魁首之争,向来是江州、湖州之争,哪有别州学子参与的份,别州的学子能挤进二甲都不错了,毕竟有时连二甲前十都被他们两州包揽了。
别州的学子听到江州、湖州学子狂妄的话语也没什么反应,多年以来都是如此,大家早都习惯了。
↑返回顶部↑